过去国产剧中常见的“女性相争”模式,尤其是围绕男性展开的“雌竞”桥段,正被越来越多的女性互助叙事所取代。观众对女性角色之间撕扯、争宠的套路逐渐产生审美疲劳,而“girl helps girl”(女孩帮助女孩)的设定则带来新鲜感与情感共鸣。
从近期国剧的创作趋势和市场反馈来看,女性互助已成为国剧的一种新常态。
近年来,许多国剧都将女性互助作为重要情节线。如《生万物》对女性群像进行了精心设计,剧中的绣绣娘、大脚娘等女性角色相互照顾、彼此支持,展现出了深厚的情谊。《小巷人家》中黄玲与宋莹这对邻里姐妹相互扶持,走过艰难岁月。《六姊妹》中的母女七人,除了小妹长大以后频繁添堵,全剧没有呈现太多姐妹之间的矛盾,主要聚焦在她们共同面对外来问题。
以前常见的恶婆婆、坏闺蜜等人物形象,遭遇的争议越来越大,创作者也逐渐意识到需要避免这些套路。如今的国剧在处理女性关系时,更多地选择去标签化的方式,不再将女性刻画为天然对立的关系。例如《六姊妹》中反常规的婆媳关系,打破了家庭剧陈旧的叙事框架,突出了“女性互助”的主题。
在外部压力放大的情况下,观众更需要一种理想化的温情社交,女性互助的情节能够带给观众治愈和温暖的感觉,因此获得了更多观众的认可。如《180天重启计划》里塑造了一对新式母女,她们吵吵闹闹但又相互支撑,女性的自我觉醒和成长成为话题中心,这种积极向上的女性关系受到了观众的喜爱。
不仅是剧集内容,在综艺领域,女性互助也受到更多关注,比如《花儿与少年》系列中女性之间的不内耗与相互体谅,成为许多观众追看节目的重要原因。这也表明从业者对市场偏好有了一定的共识,即女性互助题材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
女性互助的主题不再局限于某一种题材,而是涵盖了年代剧、家庭剧、古装剧、悬疑剧等多种类型。如古装剧《卿卿日常》《御赐小仵作》等,都摒弃了以往“宫斗”等恶性竞争的戏码,展现了女性之间的友好互助。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新华娱乐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ygynd.com/ygynd/57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