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医理论和现代医学角度来看,“过度用眼消耗气血”的说法有其合理性,二者从不同维度解释了用眼与身体状态的关联:
一、中医视角:“久视伤血”,眼与气血紧密相连
中医认为“肝开窍于目”“目受血而能视”,即眼睛的正常功能依赖气血的濡养——气血通过经络输送到眼部,才能维持视力清晰、眼球灵活。
过度用眼为何耗气血:长时间盯着屏幕、书籍等,会使眼睛持续处于“紧张工作”状态,需要更多气血供给以支持视觉功能。若用眼时间过长(如连续数小时看电子设备、熬夜用眼),身体会不断调动气血向眼部倾斜,长期如此会导致整体气血消耗过度,出现“血虚”相关症状,比如:
眼部不适:眼干、眼涩、视物模糊、眼睑疲劳沉重;
全身反应:头晕、乏力、面色苍白、精神不济,女性可能伴随月经量少、色淡等,这些都是气血被过度消耗后,身体整体濡养不足的表现。
中医还强调“久视伤神”,而“神”的充盛也依赖气血支撑,过度用眼不仅耗血,还会间接耗伤“神”,导致心神疲惫、注意力不集中。
二、现代医学视角:过度用眼的“消耗”本质是身体代偿
从现代医学来看,“消耗”更多体现在眼部肌肉、神经及身体代谢的负担上,但长期负担也会间接影响全身状态,与“气血消耗”的表现相呼应:
眼部肌肉持续紧张:长时间聚焦会让睫状肌、眼外肌处于收缩状态,需消耗更多能量(如葡萄糖、氧气),而这些能量依赖血液循环(类似中医“气血运行”)输送,长期高负荷会导致眼部血液循环变慢,出现眼周供血不足,进而引发眼疲劳、视物模糊。
神经与内分泌调节负担:过度用眼时,视觉神经持续接收信号并传递给大脑,会刺激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心率加快、代谢增加;同时,熬夜用眼还会打乱内分泌(如影响褪黑素、皮质醇分泌),长期下来会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疲劳感累积,这与中医“气血耗损后身体虚弱”的表现一致。
三、如何避免“用眼耗气血”?关键在“适度”与“养护”
无论是中医还是现代医学,都强调“用眼有度”,可通过以下方式减少消耗、养护眼部:
控制用眼时长:遵循“20-20-20”原则(每用眼20分钟,看20英尺外物体20秒),避免连续超过1小时不休息;
改善用眼环境:保持光线柔和(避免过亮或过暗),屏幕亮度与环境光协调,减少眼部刺激;
中医养护方法:可通过按摩眼周穴位(如睛明、攒竹、四白穴)促进眼部气血流通,或适当食用养血明目的食材(如枸杞、桑葚、胡萝卜,需结合自身体质);
保证基础健康:规律作息(避免熬夜)、适度运动(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均衡饮食(补充维生素A、叶黄素等),从根本上维持“气血充足”,为眼部提供充足濡养。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新华娱乐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ygynd.com/ygynd/72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