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了二十三年,一集也没错过

苏稣

今年有一部电影,迟早要说下。

就是不知不觉延续了二十多年的《惊变》系列。

最新的《惊变28年》,和一开始的《惊变28天》,后来的《惊变28周》,到底有什么发展?

追了二十三年,一集也没错过

《惊变28年》(2025)

先简单回顾一下之前两集的剧情。

《惊变28天》一开始是一群动物权益保护者,释放了感染「狂怒」病毒的黑猩猩,导致病毒在英国迅速蔓延,社会秩序全面崩溃。28天后,自行车快递员吉姆从昏迷中醒来,发现伦敦已是一座空城。他前往传说中的军事避难所寻求庇护。然而所谓的避难所实为一个陷阱。驻守的士兵计划强迫女性幸存者成为性奴隶,以「重建」人类未来。

追了二十三年,一集也没错过

《惊变28天》(2002)

这就是全系列的核心主题:文明缺席的状态下,最大的威胁并非来自感染者,而是来自其他试图建立一种全新、野蛮秩序的人类同胞。影片最终以一丝谨慎的乐观收尾:感染者因饥饿而逐渐死亡,幸存者们向一架飞过的喷气式飞机发出信号,暗示外部世界依然存在,救援尚有可能。

追了二十三年,一集也没错过

《惊变28周》的初始设定差不多,在病毒爆发28周后,北约部队在伦敦实施重建计划。故事围绕着唐及其子女展开。唐在最初的灾难中抛弃了妻子爱丽丝才得以逃生。孩子们随后发现,他们的母亲爱丽丝并未死亡,而是成为了一名无症状病毒携带者。

追了二十三年,一集也没错过

《惊变28周》(2007)

唐带着负罪感亲吻妻子后被感染,并在这片本应绝对安全的区域内再次释放了病毒。军方的应对方案是无差别射杀区域内的所有人,无论其是否被感染。影片的结局异常黑暗,孩子们虽然成功逃往法国,但其中一人同样是无症状携带者。最后一个镜头,一群感染者冲向埃菲尔铁塔,证实病毒已突破隔离,蔓延至欧洲大陆。

追了二十三年,一集也没错过

好了,现在来到第三部。

二十八年后,英伦三岛仍处于无限期隔离状态,而欧洲大陆已无病毒踪迹。一个与世隔绝的小型社区幸存下来,过着一种前工业化的生活。故事的主角是12岁的斯派克,他从未见识过病毒爆发前的世界。他带着母亲前往大陆,寻找一位传说中的医生。

追了二十三年,一集也没错过

斯派克的旅程是一场穿越新世界的成年礼。在这个世界里,感染者已进化出更强大、更聪明的「阿尔法」变种,而新的人类社会形态也已形成。影片的焦点从纯粹的生存恐怖,转向了探讨记忆、遗产以及创伤后的新文化。影片的结局充满不确定性,也许未来还可以开启新的三部曲。

追了二十三年,一集也没错过

有人说《惊变28年》的剧情结构像扭曲版的《绿野仙踪》,和前两部作品的写实生存主义风格产生了明显的距离。

这种寓言式的框架,成为了系列核心主创、编剧亚历克斯·加兰,对当代政治趋势进行批判的载体。

林迪斯法恩岛上那个孤立的社区,无疑是对英国脱欧和民族主义情绪的隐喻。加兰本人也说了,这部电影是他对社会从进步思维向倒退思维转变的回应,这种倒退的特征是「失忆」和对过去选择性的、浪漫化的记忆。片中角色伊斯拉那使人丧失记忆的疾病,正是这种社会性失忆的具象化体现。

所以影片的核心冲突,早就不是之前两部所关注的「正常人与感染者的关系」,而是「进步与倒退」。

追了二十三年,一集也没错过

故事的主要场景林迪斯法恩岛上的社会,已倒退回一种中世纪的生活方式,将生存变成了仪式,将暴力变成了成年礼的一部分。这是一个选择回望过去的社会。

主角斯派克代表了新的一代,他的任务是离开孤岛(孤立主义),前往大陆(象征更广阔的世界)寻找一位医生(象征知识、科学与进步)。

这一行为首先违背了他父亲杰米的意识形态。杰米在对外部世界的恐惧中长大,他教导儿子,生存的唯一法则就是杀戮和固守。因此,影片的叙事引擎,正是一种倒退的、孤立主义世界观,与年轻一代对更开明、进步解决方案的探索之间的寓言式斗争。

追了二十三年,一集也没错过

病毒设定也进化了。这种进化将狂怒病毒从一场简单的瘟疫,转变为生态系统中一个既定的组成部分,这显然来自于过去几年人类社会的真实经验。

无论如何,影片表达的焦虑是真实的,对隔离、社会控制以及心理压抑的担忧都是真实的。

影片呈现了两个世代之间的文化鸿沟,像父亲杰米这样记得旧时光的人,他们的世界观由创伤和恐惧所定义,以及像斯派克这样出生于危机之中的人,对他们而言,这个破碎的世界是唯一现实。

加兰澄清说,这与其说是代际鸿沟,不如说是一种文化鸿沟。

追了二十三年,一集也没错过

但影片确实拍得没有那么好。

最大的毛病是,叙事结构脱节,不同调性在段落之间急剧转换,像几部没有能融为一体的电影,被硬塞到一起。

博伊尔选择用iPhone手机来拍,有时在一个支架上装了20部手机,想创造一种令人迷失方向的沉浸式效果。但这种技术手法,并没有起到什么有效的作用。

追了二十三年,一集也没错过

还有一个问题是,主创的野心和观众的类型片期待,发生了脱节。

博伊尔和加兰更感兴趣的是探索死亡、社会倒退和代际传承等哲学主题,而非简单地交付一部直接的恐怖续集。

这种主题上的雄心决定了影片非传统的结构——片段式的旅程让斯派克遇到了关于死亡本质的不同「导师」(父亲、母亲、士兵、医生)。

但是很多观众只是想看一部直观的丧尸电影而已。

追了二十三年,一集也没错过

这个系列的三部曲,最核心的概念是不断拉长的时间跨度,从天到周,再到年。

这当然不仅仅是文字游戏,而是让该系列成为一项纵向的社会学研究。

追了二十三年,一集也没错过

《28天》是关于灾难发生后即时的、混乱的反应,描绘了一种霍布斯式的自然状态,个体道德在其中受到考验。

《28周》审视有缺陷的短期重建尝试,批判威权控制下残酷的、自上而下的逻辑,这种逻辑将遏制置于人性之上。

《28年》则关乎在一个被彻底改变的世界中,长期的、永久性的文化与心理适应,并探索了新部落主义的兴起——一种内向的、仪式化的社会,它们退回到神话之中,并对「他者」充满恐惧 。

这种时间上的递进,是该系列对同类型题材最独特的贡献,它将焦点从末日事件本身转移到了在末日余波中生活的过程。

在末日记忆成为历史的新世界,新一代人怎么处理它留下的遗产。

追了二十三年,一集也没错过

不知不觉,这个系列关注的焦点,已从为了生存而绝望挣扎,转向了在深思熟虑后,如何接纳死亡。

尽管第三集影片本身不算成功,我还是有兴趣继续关注这个系列。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新华娱乐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ygynd.com/ygynd/57472.html

(0)
新华娱乐网的头像新华娱乐网
上一篇 2025年8月24日 下午1:04
下一篇 2025年8月24日 下午1:09

相关推荐

  • 他的奔跑,是好莱坞的经典形象

    作者:Stuart Heritage & Taylor Dutch 译者:陈思航 校对:Issac 来源:The Guardian & Runner’s World 译者按: 作为奔跑者的汤姆·克鲁斯,已经是好莱坞电影中的标志性形象。甚至他自己在推特上的个性签名,也是「演员。制片人。自从1981年开始在电影中奔跑。」 那么,他究竟…

    2025年6月2日
    10800
  • 日本恐怖片排名,第一名果然是它

    作者:Anne Billson 译者:Issac 校对:奥涅金 来源:《卫报》 日本恐怖片总是能让人汗毛直立。但究竟哪一部会让铁血硬汉也颤抖退缩呢?来看看《卫报》的评选吧。 20《贞子大战伽椰子》(2016) 通常来说,两部鬼片杂糅在一起意味着一部黔驴技穷的电影,但这部「贞子」大战「伽椰子」的杂糅电影要比你想得更有趣一些。 女学生受到了贞子的诅咒,而通灵人告…

    2025年4月7日
    13300
  • 看完侯孝贤这部电影,我得把脸藏起来

    作者:Nicholas Elliott 译者:易二三 校对:Issac 来源:BOMB(2016年2月12日) 台湾导演侯孝贤的《好男好女》(1995)是第一部对我产生如此强烈情感反应的电影,我不得不把脸藏起来,不让其他观众看到,以免引发公共恐慌。 《好男好女》(1995) 影片在两个角色之间来回穿梭。梁静是一名演员,她的情人被谋杀后,她得到了一大笔「血债」…

    2025年7月3日
    6700
  • 影史十佳?我又要唱反调了

    开寅 1 在古典时代的好莱坞电影中,《雨中曲》一向被认为是最好的歌舞片。无数电影评介机构和媒体都曾把它纳入有史以来最伟大一百部电影的行列。美国电影学会甚至在2007年将它列为电影史上排名第五的佳片。 《雨中曲》(1952) 而回到它深受欢迎的五六十年代,著名的法国新浪潮导演,同时也是美国电影迷的弗朗索瓦·特吕弗,曾经对《雨中曲》的两位编剧表示,他和好友阿伦·…

    2025年7月19日
    4500
  • 年度唯一必看的名额,选出来了

    艾弗砷 没有其他行业比娱乐业更喜欢自我庆祝和自我讽刺。也没有其他的艺术形式像电影这样沉溺于给自己颁奖。好莱坞喜欢对自己倾注爱意,早已不是秘密。无数电影围绕着电影制作的痛苦和狂喜展开。 《彗星美人》《最后的电影》《包芬格计划》《艾德·伍德》《好莱坞式结局》,这个名单可以拉得很长。 《彗星美人》 每个时代都有新的电影在哀叹电影的衰落。但电影的加速衰落确确实实正发…

    2025年4月7日
    112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