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唯一必看的名额,选出来了

艾弗砷

没有其他行业比娱乐业更喜欢自我庆祝和自我讽刺。也没有其他的艺术形式像电影这样沉溺于给自己颁奖。好莱坞喜欢对自己倾注爱意,早已不是秘密。无数电影围绕着电影制作的痛苦和狂喜展开。

《彗星美人》《最后的电影》《包芬格计划》《艾德·伍德》《好莱坞式结局》,这个名单可以拉得很长。

年度唯一必看的名额,选出来了

《彗星美人》

每个时代都有新的电影在哀叹电影的衰落。但电影的加速衰落确确实实正发生在当下。

这些年,好莱坞开始越来越频繁地将摄影机对准自己,开始集体怀旧,陷入自我沉溺和自我感怀。那个璀璨的,迷乱的,纸醉金迷的,藏污纳垢的好莱坞,正在TikTok、游戏和流媒体的夹击下加速衰落。

好莱坞的时代剧就像对一种业已消亡的媒介的悼词。昆汀的《好莱坞往事》深情地回望被一场谋杀终结的电影的黄金时代,试图用平行发生的历史规避它的消亡。《巴比伦》用癫狂的闹剧遮掩无尽的伤感,就像伛偻的老人在回忆自己动物凶猛的青春。

年度唯一必看的名额,选出来了

《巴比伦》

而针对当今好莱坞的讽刺剧,要么因为碍于面子不够过瘾,要么与讽刺对象过分地拉远了距离。因为只有对讽刺对象仍残存着心底的热爱,才能让讽刺带有复杂的情感张力。去年年底HBO的《系列大片》(The Franchise)忘了这一点,它发自内心地鄙夷漫威电影,但高高在上的优越视角让它对漫威的讽刺滑向了嘲笑,失去了讽刺的温度和感染力。

难得的是,3月26号开始上线的讽刺喜剧《片厂风云》,在感伤与恨铁不成钢之间维持了微妙的平衡。

年度唯一必看的名额,选出来了

《片厂风云》

2025年还没过半,但即使年底回头再看,它也绝对称得上今年的年度喜剧。

《片厂风云》是每个影迷都爱看的那种剧集。俯拾皆是的谜影梗,轻松的氛围,客串出演的大咖和剧中弥漫的对电影真挚的爱,让人很难不喜欢它。

看到主创赛斯·罗根和埃文·戈德堡的名字便知,这是部喜剧。两人这些年合作过《黑袍纠察队》《传教士》等恶趣味剧集,本剧由两人联合担任编剧、导演和制片人,塞斯·罗根自己还是主演。

在这个体系中浸淫多年,赛斯·罗根似乎要把自己从业以来遭遇的所有挫折都发泄在《片厂风云》里,尤其是2014年引发公司巨震的索尼黑客事件。

年度唯一必看的名额,选出来了

目前,这部10 集讽刺剧在 Apple TV+ 周更两次。上线的三集,时长不一,分别讲了三个故事。

剧集开始,赛斯·罗根饰演的马特得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职位——大陆制片厂的负责人,顶替因为一系列商业失败被赶下台的前领导。

马特是个影迷,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跃跃欲试。他计划斥巨资邀请大牌导演,制作真正的电影。在他的设想中,他将会成为「人才友好型」高管。他将创造艺术。

然而,公司CEO格里芬·米尔给他开的晋升条件是,短时间内为酷爱(Cool Aid)饮料制作一部像《芭比》一样的广告电影,要求只有一个,商业上要超越十亿美元的《芭比》。

年度唯一必看的名额,选出来了

马特认为《芭比》的成功在于请到了格蕾塔·葛韦格,他力排众议,找到马丁·斯科塞斯,两人一拍即合。剧集中斯科塞斯给出的剧本竟然真的很斯科塞斯:讲述美国历史上著名的邪教组织集体自杀案件,而所有自杀者喝的毒药是装在「酷爱」饮料瓶里的。

这很斯科塞斯,但用投资人给的饮料装毒药自杀,无疑也会毒死公司。最终,在同僚的狂轰乱炸和保住饭碗的渴求中,马特背叛了斯科塞斯,上交了跳着Tik Tok魔性舞步的先导片和流水线导演提供的合家欢的剧本大纲。

年度唯一必看的名额,选出来了

第一集的结尾,当斯科塞斯扑在查理兹·塞隆的怀里小声啜泣的时候,相信任何人都没法拒绝这部剧集了。

这部剧集有一种注定失败的势头,每一集都像脱出铁轨的列车一样,加速奔向灾难。

马特的努力只是调整了下坠的姿势,或者说他莽撞的插手和遇事的犹豫不决,甚至让落地的姿势更加难堪。

第二集以一个长达25分钟的一镜到底镜头,讲述马特为了表现自己对片场的重视,来到片场,结果毁掉了导演影片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长镜头调度。这一集用酣畅淋漓的长镜头呈现片场的灾难,有《摄影机不要停》的笑果。片尾滚石乐队那首《你不能总是得到你想要的》响起的时候,让观众哭笑不得。

年度唯一必看的名额,选出来了

第三集发生在朗·霍华德新片的试映会之后。不管宣发总监、创意总监还是马特本人,都认为影片过于个人化的结尾应当剪掉。但没有人敢向朗·霍华德开口。谁都不愿得罪一个拿过三次奥斯卡提名的导演。在一系列的躲闪、相互甩锅和拉扯之后,悬念终于在一场鸡飞狗跳的人身攻击中落幕。

一地鸡毛中,马特这个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却不甘堕落的角色,反倒惹人喜爱。他对电影的真诚的爱和有限的能力让观众仿佛看到了自己。

马特对亦师亦友的帕蒂说,「我之所以参与这一切,是因为我热爱电影。但现在我担心我的工作会毁掉它们。」

马特驾驶一辆七十年代的复古轿车。剧中六七十年代风格的片头和片尾字幕,颗粒感的镜头、朴实的色调和复古风格的服装,让人想起新好莱坞时代。那个时代英才辈出,可以陪科波拉为一部电影赌上一切。

年度唯一必看的名额,选出来了

马特热爱这个行业,对它往日的荣光如数家珍,对它的失落无能为力。

某种程度上,尽管身居高位,马特跟普通人一样,才能有限,眼高手低。他喜欢听人奉承,常常失掉自知之明。没有主心骨,总是拖延躲避,逃避决策,在某些时候又感情用事。

马特表面上是手握大权的制片厂负责人,实则处处看人眼色。不能忤逆顶头上司的要求,不能得罪大牌演员,没法拒绝著名导演泛滥的自我。

剧集用其标志性的手持长镜头营造了一种独特的喜剧效果。摄影机跟随马特穿过走廊,进出会议室,形影不离。马特试图逃避,但无处可躲,紧追不舍的摄影机的持续压迫,加剧了赛斯·罗根左支右绌的喜剧效果。

在马特持续不断的躲避和恐慌中,《片厂风云》在对一个奢侈、喧哗与原创时代的永远的失去发出哀叹。

年度唯一必看的名额,选出来了

《片厂风云》着眼于电影制作,穿梭于拍摄场地,但其真正关注的是片场之外的昏聩决策,营销会议、选角争论和灾难的宣发,是如何毁掉一部电影的。

这部剧集在不少段落致敬了罗伯特·奥尔特曼讽刺好莱坞运作潜规则的《大玩家》,就像《大玩家》致敬了更早的《巴顿·芬克》。剧中大陆制片公司的CEO名叫格里芬·米尔。这是《大玩家》主角的名字,在这部1992年影片的最后,他从制片人成为了公司的CEO,因此某种程度上,《片厂风云》便是今天已经玩不转的「大玩家」。

年度唯一必看的名额,选出来了

赛斯·罗根在第一集开场模仿了《大玩家》开场那个名垂影史的著名长镜头,并在第二集的对白中再次谈到了它。《大玩家》的经典开场展示了彼时繁忙有序的制片厂运作,而《片厂风云》的戏仿有意带着自我讽刺,将制片厂表现为混乱无序的一地鸡毛。这种自嘲,看过《大玩家》的影迷自会会心一笑。

相信每个爱电影的人,都能从这部剧集俯拾皆是的谜影细节里收获乐趣。

不过想想也令人唏嘘。在好莱坞达到历史巅峰的九十年代,《大玩家》用电影对好莱坞自我反讽,而《片厂风云》只能用Apple TV的流媒体剧集缅怀曾经的好莱坞了。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新华娱乐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ygynd.com/ygynd/8806.html

(0)
新华娱乐网的头像新华娱乐网
上一篇 2025年4月7日 下午2:12
下一篇 2025年4月7日 下午2:12

相关推荐

  • 悼念!他一己之力改变了整个电影产业

    Nose 昨天收到新闻,美国电影巨星罗伯特·雷德福在美国犹他州圣丹斯去世,89岁。 罗伯特·雷德福 雷德福的身份非常多元,以至于我今天这篇文章,都没想好该从哪个角度先入手。 关于他,我首先想到的一个评价,是关于他的演员身份和银幕形象。那就是他的一生都存在着一个核心悖论——他标志性的「金童」形象,和他时常充满矛盾的内心世界之间,有一道巨大的鸿沟。 他的一生,就…

    2025年9月18日
    6000
  • 戈达尔最受欢迎的一部电影

    作者:乔纳森·罗森鲍姆 翻译:Shuyi Xiong 校对:公子御羽 为了更好地判断让·吕克· 戈达尔的《法外之徒》(1964)在电影史中之重要,我们最好知道这部电影是拍摄于弗朗索瓦·特吕弗的《枪击钢琴师》上映四年后,比阿瑟·佩恩的《邦妮和克莱德》早上映三年。 《法外之徒》 《法外之徒》和《枪击钢琴师》都是改编自美国犯罪小说的低成本法语惊悚黑白电影,并且在大…

    2025年4月21日
    17300
  • 年度最大失望?弱弱辩护一下

    Nose 查了下各大评分网站,韦斯·安德森的新片《腓尼基计划》,大概率是他评价最弱的作品了。 曾经万众期待,没想到豆瓣 6 分出头。 《腓尼基计划》(2025) 我想到可以这么来总结安德森所面临的境况:他终于来到了那个美学技艺娴熟至巅峰,却因为情感空洞和无止境的自我戏仿,整体上有可能随时坍缩的临界点。 看了很多差评,其实我同意很多对这部电影的批评观点,不过在…

    2025年7月10日
    9300
  • 从费里尼到斯皮尔伯格,有这么一个传统

    作者:Charles Bramesco 译者:易二三 校对:覃天 来源:The Guardian (2022年11月14日) 在这个颁奖季,似乎掀起了「误导式预告片综合征」的风潮,其症状在今年大量涌现的自传式电影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詹姆斯·格雷的《世界末日》和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造梦之家》的宣传片向我们预告了这两部关于两位犹太电影导演在二十世纪少年时代的苦…

    2025年9月21日
    6400
  • 1.7分的史诗级低分,活该啊

    艾弗砷 上映一周有余,针对《白雪公主》的攻击仍在继续。IMDb超过十万人打分中,84%给出了一星评价。1.7分的史诗级低分,应该还有下降的空间。这是2020年代比《花木兰》和《小美人鱼》的真人重制版遭遇的更猛烈恶评。 《白雪公主》(2025) 实在想不到,这个日益分裂的世界,竟然因为一部《白雪公主》达成了空前的一致。 看电影的时候,想起库布里克那句话,「迪士…

    2025年3月30日
    163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