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首尔 浪浪山小妖怪 宣发翻车记!这几年,电影被“宣发”毁掉的案例不少,但像《浪浪山小妖怪》这样本来定位为温情、合家欢,结果一场宣发活动直接变成全网吵架、票房扑街、口碑崩塌的情况,确实不多见。讽刺的是,片子本身没问题,出问题的是人。
简单说下电影的内容,故事讲的是四只无名小妖假扮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里面有打闹、有冒险,但核心是讲情感,尤其是那个“猪妈妈”的角色。这只猪妈妈是一个普通的小角色,照顾瘫痪的丈夫,给儿子省吃俭用攒下一半野果子,默默守护家庭,哪怕生活再难也没选择离开浪浪山。观众看得泪目,很多人就是冲着这种“亲情羁绊”的暖心点进电影院的。这是一部全家人都能看、看完会想回家给爸妈打个电话的片子。
正常宣发路线应该是找几个家庭嘉宾,讲讲亲情,带着观众哭一哭笑一笑,温温柔柔把票房捧上去。但《浪浪山小妖怪》的宣发团队显然不这么想。
事情发生在2025年8月10日。宣发团队为了炒热气氛,邀请了两位嘉宾去小红书做包场观影活动——一个是傅首尔,一个是被称为“50岁自驾游阿姨”的苏敏。傅首尔是脱口秀演员,聪明、嘴皮子利落,但这两年因为离婚事件成了“独立女性”的代表人物,有粉丝也有不少骂她的。苏敏曾火遍全网,因为“不顾丈夫反对、开车自驾游”走红,被很多人视为“逃离家庭”的象征。
这两位放在综艺节目里很适配,放在情感访谈里也OK,但放到一个讲家庭守护的温情动画电影里,就像在喜宴上突然端上了一锅麻辣火锅底料——观众要么辣得翻桌,要么直接走人。
活动上,傅首尔结合自己的离婚经历,讲了几句引发争议的话:“90%的父母低估孩子的能力”,“13岁的孩子已经有独立人生观了。”听起来像是鼓励孩子独立思考,但在一部强调家庭纽带的电影活动里,这话容易让人联想到“父母可以早早放手、孩子自立门户”——和影片主题出现了错位感。
更炸裂的是苏敏。她直接把电影里的猪妈妈类比成自己,发出了“猪妈妈也该离开浪浪山”的呼吁。观众刚被片中猪妈妈为家人牺牲的情节感动到眼泪汪汪,结果嘉宾出来一句“她该走”,那种情绪断崖式坠落,换谁心里不拧巴?
嘉宾发言一出,社交平台立刻炸了。一边是亲情观众的愤怒:很多人是带孩子、带父母来看的,听到这种“离开家庭”的观点,觉得是对自己情感的冒犯。有人直接发文:“早知道有她,我绝不会买票。”另一边是傅首尔的历史争议被再次翻出来:她因为离婚事件早就有不少反感者,这次又被骂“蹭电影热度传递个人理念”。更魔幻的是,电影还被男性观众“补刀”了——他们翻出之前电影片尾致敬《黑神话:悟空》时,被部分女性用户批“辱女”的旧账。现在看到傅首尔站台,他们觉得这片是“先靠致敬《黑神话》吸引男性观众,再请傅首尔讨好女性”,于是转身抵制。于是,网络上出现了少见的“双向抵制”——男女观众同时对宣发翻白眼。
争议发酵后,电影总监制居然转发了苏敏的博文——很多人把这理解为“官方背书”。随后导演试图转移话题,解释电影里“老和尚身份”的细节,还强调这部电影是女性团队主导创作,想借“创作背景”来缓和气氛。结果效果极差,网友觉得这完全是答非所问——大家在讨论的是你宣发请了不合适的人、价值观错位,你却跑去聊幕后设定,这不是心虚是什么?评论区直接飙出一句高赞吐槽:“宣发团队的危机公关教科书——告诉你什么叫‘越解释越死’。”
从营销逻辑看,这次宣发的问题非常明显:人设与主题严重错配,电影主题是亲情守护,你请的嘉宾一个代表“独立离婚”,一个代表“逃离家庭”,这不是给观众下套吗?没有预判舆论风险,傅首尔和苏敏的公众形象本来就存在争议,宣发团队没考虑到“情绪共振”的反噬效果。危机应对跑题,出事后不直接道歉澄清,而是转发争议内容、聊不相干的设定,直接让观众觉得官方态度傲慢。
事件爆发后,#浪浪山避雷# 话题一天破千万阅读量,豆瓣涌现一大批一星差评。很多人晒出撕碎的票根、发退票截图,官博评论区一片骂声。本来这片在上映前被寄予厚望,凭着温情路线和美术风格,有机会冲破冷档期的天花板。但现在,票房直接被腰斩,口碑成了“本来挺好,就是被宣发整没了”的经典案例。
有人说,其实傅首尔和苏敏的经历也能和电影里“走出浪浪山、实现自我成长”的支线契合,只是主线是亲情,支线是自我成长,比例悬殊。结果宣发硬生生把支线放大成主线,把原本的温情氛围完全稀释掉。这就像观众去吃一碗热汤面,你非要往里加两勺咖喱,还振振有词说“你不懂,这很创新”——结果面没了味,咖喱也吃不出香。
《浪浪山小妖怪》本来是一部有机会口碑长线发酵的作品,但它栽在了一个最老套的坑——宣发团队为了“话题”去博眼球,忽视了作品的核心受众情绪。一部电影的好坏,不只在银幕上决定,也可能在一场发布会、一条动态里翻车。观众不是傻子,他们花钱进影院,是想看一个完整、真诚的故事,而不是被迫参与一场价值观对立的舆论大战。这一次,《浪浪山小妖怪》成了教材——不是教你怎么拍温情片,而是教你怎么把一部温情片宣发成一场公关灾难。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新华娱乐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ygynd.com/ygynd/55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