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指望它扛起暑期档,结果就这?

Nose

漫威宇宙第六阶段的当头炮,就这么哑了。

从《神奇四侠:初露锋芒》的各种数据看,好像是没那么差到极点,但我还是觉得很无趣。

曾经指望它扛起暑期档,结果就这?

《神奇四侠:初露锋芒》(2025)

「神奇四侠」本就是一个很不讨好的IP,之前的福斯手里,拍了很多次,没有一次实现好评压过差评。

迪士尼收回IP之后,对它很重视,作为新阶段的开山作,也是想了很多办法去提升大家对它的兴趣。

曾经指望它扛起暑期档,结果就这?

《神奇四侠》(2005)

首先是选了1960年代的平行宇宙828号地球作为背景。

不是要对历史做精确复刻,而是想通过那个时代科幻小说和流行文化的滤镜,展现出一个既充满乐观又弥漫恐惧的平行世界,也就是肯尼迪式的乐观主义叠加六十年代的社会运动,这样一个平行世界,或许就能勾起当下观众的复杂情绪。

这样一来,影片核心的外部威胁行星吞噬者,作为一个彻底毁灭性的力量,直接呼应了六十年代的核战争恐惧,那是一个充斥着躲避和演习、末日倒计时,以及大量探讨原子焦虑的电影的时代。

曾经指望它扛起暑期档,结果就这?

影片还深入挖掘了太空竞赛的美学元素,因为神奇四侠本身就是诞生于太空探索的公众人物。还有一个人类完全无法应对的先进宇宙实体(银影侠)的到来,与当年的斯普特尼克危机(也就是苏联抢先发射人造卫星令西方世界感到焦虑和恐慌)形成了共鸣。

而神奇四侠之间的关系,像一出家庭情景喜剧,也是直接唤起了美国人对六十年代社会与家庭变革的记忆。

曾经指望它扛起暑期档,结果就这?

所有这一切,作为寓言的桥梁,又都是为了暗中召唤当下观众去探索当下更碎片化、更具不确定性的焦虑。

那这种设定,除了美学上有点讨好式的愉悦感,除了若有若无的情绪感召,它还引发了一系列叙事、战略和主题上的问题。

曾经指望它扛起暑期档,结果就这?

最无法避开的是,既然,神奇四侠注定要在未来的《复仇者联盟》电影中离开这里,并前往主宇宙616号地球,那观众为什么要对828号地球的世界,还有那些配角,什么鼹鼠人之类投入感情?

神奇四侠魅力的核心部分,就在于他们是先驱者,是在新时代的黎明进行探索的探险家。他们是自己世界里第一批也是唯一的超级英雄,但是一旦他们穿越到主宇宙MCU,那个已经见证了神明、外星人和无限宝石的世界,他们一定会沦为四个随意冒出来的超能力者而已。

曾经指望它扛起暑期档,结果就这?

所以这种设定,好像是给了观众一种漫威渴望重全新开始的感觉,却又暴露出不愿意进行真正重启所必需的艰苦叙事工作。

原因是漫威需要将这个来自福斯版权的英雄团队,引入一个已经存在超过十五年且叙事密集的宇宙中。在616号地球上讲述一个标准的起源故事,会显得重复老套。因此,创造一个口袋宇宙,似乎就成了聪明的变通办法,但是这个解决方案的隐性成本是,团队终究要加入主宇宙MCU,以实现联动大事件。

这就使得他们的母宇宙在本质上变成了一次性的。影片投入巨大精力构建828号地球的世界,同时又向观众暗示这个世界是暂时的,对更大的传奇故事而言终将变得无足轻重。这种叙事投入与战略需求之间的冲突,在影片的结构中造成了一道裂痕。

曾经指望它扛起暑期档,结果就这?

从根子上来说,这是因为制片厂自身陷入了两难境地:既想讲述一个专注的角色驱动的故事,又需要服务于其互联宇宙无情的、向前滚动的势头。

也是如今大多数超英电影,想抄「软重启」的近路,带来的毛病。

进入影片之后,我更加不能忍受的是神奇四侠被塑造成一个几乎没有任何内部冲突的家族。这就剥夺了角色们几十年来在漫画中赖以生存的张力,比如,神奇先生的智力傲慢和石头人的怨恨之间的碰撞,霹雳火的不成熟对隐形女侠耐心的考验,等等。

曾经指望它扛起暑期档,结果就这?

没有了内部张力,几个人就沦落为对外部事件的被动反应者,迫使情节陷入可怕的等待式叙事模式。英雄们在影片大部分时间里都在等待行星吞噬者的到来,主要靠「保护婴儿」这条情节线勉力支撑。并且这个情节令很多观众都因此联想到了《暮光之城》。

曾经指望它扛起暑期档,结果就这?

再说富兰克林这个情节,影片似乎想为「为人父母」这件事,赋予一种新父母的恐惧感,但婴儿所承担的叙事功能盖过了这一主题探索。

四个人的焦点也极度不均,苏珊一个角色承载了影片全部的情感重量,而其他角色则被闲置。

苏珊是这部电影真正的主角和英雄,她也是情感和道德的中心。相比之下,神奇先生常常显得不知所措,无能为力。另外两人更加被边缘化,不说也罢。

曾经指望它扛起暑期档,结果就这?

反派的问题一样严重,行星吞噬者是一个相当乏味的障碍,自身也缺乏个性。银影侠唯一的记忆点是和强尼之间的关系,这本来可以是一个带有哲学思辨和悲剧色彩的人物,现在不过是一个闪亮的工具人罢了。其内心挣扎被一笔带过,人物曲线廉价得发指。

曾经指望它扛起暑期档,结果就这?

回忆漫威电影宇宙里数不清的反派,比较成功的那几个,比如灭霸、洛基,或多或少都具备一些共同点。

最重要的是反派的意识形态深度,他是否具备某种悲剧性的,让人同情的世界观,直接挑战了英雄的信念。

他最好还要和英雄之间存在直接的个人情感联系。

他也要变化和成长,拥有连主角也难以争辉的魅力时刻。

他和主角的对抗,常常迫使对方直面自身的弱点,有所成长。

这些标准,总得占一两条。

但是行星吞噬者和银影侠几乎不占什么。

曾经指望它扛起暑期档,结果就这?

行星吞噬者吞噬世界,是出于140亿年的饥饿,而非恶意或意识形态敌对。他是一种拟人化的自然灾害而已,完全不关心道德。他的演出也是一种高高在上、非人格化的宏伟,谈不上人格魅力。他对主角团队也没有真正的挑战。

莎拉-巴尔本来要更讨巧一点,她是故事中道德和个人冲突的来源。她是连接人性英雄与非人神明之间的桥梁。她的模糊性迫使英雄以及观众去质疑她究竟是一个需要被击败的敌人,还是一个需要被拯救的受害者,由此诞生戏剧张力。

曾经指望它扛起暑期档,结果就这?

但电影处理得还是有点弱。

「进步性选角」,也就是性转的选择,就很难评价了。肯定是会有很多观众不满的。

说到底,可能也不是《神奇四侠:初露锋芒》太差,而是她不够好,无法扭转公众中普遍存在的超级英雄疲劳感。

更多人期待的是,来一次彻底的断裂。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新华娱乐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ygynd.com/ygynd/52880.html

(0)
新华娱乐网的头像新华娱乐网
上一篇 2025年8月6日 下午3:34
下一篇 2025年8月6日 下午4:26

相关推荐

  • 我是一个糟糕的影迷

    作者:克利斯提·普优 译者:易二三 校对:覃天 来源:Sight & Sound (2021年6月18日) 首先要声明的是,我是一个糟糕的影迷。 我还记得70年代布加勒斯特的一些电影院,当时我还年轻,无法把戏剧和电影区分开。我记得最清楚的是那些改变了我的电影,以及我看这些电影的电影院。 第一家是罗马尼亚电影中心(The Romanian Cinema…

    2025年6月6日
    10800
  • 李沧东也曾经绝望过

    作者:Andrew Chan 译者:陈思航 校对:易二三 来源:《标准收藏》(2019年2月6日) 在CC收藏版本的《密阳》中,李沧东在形容他的创作过程时,用了「绝望」这个词语。对于任何了解他作品的人来说,这不该是一个令人惊讶的事实。 1997年,43岁的他推出了第一部长片《绿鱼》(在此之前,他是一位备受尊敬的小说家),自那以来,这位伟大的韩国导演,一直展现…

    2025年8月14日
    7200
  • 《教父》的一些秘密,无人知道

    作者:Gregg Steele 译者:易二三 校对:覃天 来源:American Cinematographer (2020年2月24日) 在前往更远地方的途中,美国电影摄影师杂志编辑赫布·A·莱特曼在纽约稍作停留,参观了由派拉蒙公司制作的《教父》的拍摄。 该片主要在纽约、西西里、好莱坞和拉斯维加斯拍摄,是第一部使用新型Mark VI Cinemobile摄…

    2025年9月17日
    1800
  • 年度美剧之冠,9.5分,艾美最高奖!

    莫陌 刚刚结束的黄金时段艾美奖,喜剧类赢家是《片厂风云》,我们之前发过三篇文章: 最佳单元剧是《混沌少年时》,我们也发过文章: 剧情类最大赢家,没有什么意外,是《匹兹堡医护前线》。 《匹兹堡医护前线》 但这剧之前没写过,今天来好好聊下。 今年的获奖名单,让我再度确认一个规律是,在如今这个「声望剧集」的黄金时代,一部剧若想在艾美奖脱颖而出,除了剧集本身质量过硬…

    2025年9月17日
    1900
  • 第一集就封神,这样的美剧以前没见过

    易晓阿妹 十年前,《This Is Us》(《我们这一天》)开播,仅凭借第一季第一集,就俘获无数观众,被称为「一集神剧」。 《我们这一天》第一季 而之所以被称为「一集神剧」,则是因为第一集通过蒙太奇剪辑掩盖了双线时空,制造了「视觉」诡计,给出了暧昧性的人物关系谜面。 而在第一集结尾处,当剧中的主人公们被「36」这个数字奇妙命运般地串联了起来后,人物关系的谜底…

    2025年6月21日
    92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