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每个镜头都是关于他

作者:Arjun Sajip

译者:易二三

校对:覃天

来源:Sight & Sound

(2025年6月刊)

当我们提及被英语吸收的少数几个日语单词时,通常不会想到「 tycoon 」(大亨 / 巨头)。但它是「大君」( taikun )的音译,常常也用来指「幕府将军」( sh ō gun )——日本过去的军事领导人,名义上由天皇任命,但由于手中握有巨大资源和力量,他们才是真正的掌权者。

我们所借用的词源的意义不言而喻;「大亨」一词似乎默认了有权势的商人一直拥有影响政府的权力。他们塑造着一个国家,无论是好是坏。

韦斯·安德森的新片《腓尼基计划》正是以这样一个大人物为中心展开的。

背景设定在1950年;按照安德森的一贯风格,影片的初始场景既精确又充满幻想:我们正乘坐一架私人飞机,在「巴尔干高原」上空5000英尺的高度巡航,飞机的主人是工业巨头安纳托尔·「兹萨」·柯达(本尼西奥·德尔·托罗饰)。突然,飞机侧面被炸出一个大洞,后排看起来温顺的乘客被拦腰切成两半。柯达把他的副驾驶(斯蒂夫·朴饰)弹射出去之后,将飞机迫降在一片玉米地里,满身是伤的他执拗地爬向镜头,直到那张伤痕累累的脸出现在画面中。

这部电影每个镜头都是关于他

《腓尼基计划》

这部影片的摄影和德尔·托罗的肢体动作让人联想到朴赞郁导演的《老男孩》(2003),从某种程度上也表明了这是安德森所有作品中最黑暗的开场。但其实并不算是一次重大的背离:在《小行星城》(2023)令人眼花缭乱的互文游戏和《法兰西特派》(2021)诙谐讽刺的报告文学风格之后,《腓尼基计划》是一部回归到惊险刺激领域的影片,其中蕴含着大量直截了当的乐趣。

与安德森自《月升王国》(2012)以来的所有真人电影一样,本片的故事背景设定在20世纪;而且与以往一样,安德森对恋物般的手工制品的精心安排是掩盖个人和家庭功能失调的一种方式。

但自《布达佩斯大饭店》(2014)以来,安德森的所有影片都暗示了更高层次的功能失调——制度的、社会的——《腓尼基计划》也不例外,围绕着一个十分贴合当下的叙事展开:柯达的超级资本主义使命是建立一个完全一体化的跨国工业集团,无论世界上有多少官僚和政客试图阻止他——甚至杀死他。

这部电影每个镜头都是关于他

《腓尼基计划》

然而,柯达既精通生存艺术,也精通交易艺术。不可否认的是,影片中的人物与美国某位叱咤风云的商人产生了呼应:暗杀行动似乎只会让他变得更加强大;他的商业计划包括让投资者相信他可以支配的资金比实际的要多;他对生态或人权问题完全不屑一顾。韦斯·安德森走向政治化了吗?

我见到安德森时,他正在京都西北部的日本海岸度假。在交谈中,我发现《腓尼基计划》的起源并不在于最近人们对自负富商的焦虑,而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好奇心。他告诉我:「我想为贝尼西奥写一个角色,专门围绕贝尼西奥拍摄一部电影。」

其实早在2023年接受《世界报》采访时,安德森就曾说他的下一部电影将「每个镜头都有德尔·托罗的身影」;虽然德尔·托罗最终没有像他说的那样无所不在,但《腓尼基计划》是安德森自《布达佩斯大饭店》以来第一部围绕单一主角而非分散的演员阵容拍摄的电影。

这也是他第一部围绕单个演员构思的电影。他解释道:「最主要的想法是让本尼西奥饰演一个习惯于按照自己的欲望改变世界的人,他有这种残酷的野心,他可以非常自如地调动人口、劳动力和大量资源来实现自己的愿望。」

这部电影每个镜头都是关于他

当然,还有另一种环游世界的决策者,他们有能力将人力和金融资本转移到世界各地,以实现自己的理想,那就是电影导演。这种比较并不牵强:「安纳托尔·柯达」这个名字似乎就是两位移民电影人安纳托尔·李维克和亚历山大·柯达的集合,而且这两位在影片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期间都非常活跃。(中间名「兹萨」则可能来自演员莎莎·嘉宝,她和柯达一样都是匈牙利裔)。

在影片中,柯达向一群投资者展示了他的企业集团兼微型国家的复杂自动装置——几乎就像试映会一样。从《青春年少》(1998)中以越战为背景的舞台盛宴,到《小行星城》中的元文本框架,安德森的作品中处处可见这种戏剧手法。

柯达是骗子吗?「他当然不算诚实,但我不认为他在这个故事中所做的是骗局:这是一个真实的项目,」安德森回答说,「这样的人是一种高度入侵物种。他在做自己想做的事,只不过对这个世界并没有好处。但同时,他也有其他的想法,不一定只对世界有害。他的项目将改变一个地区,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这是商人的传统,我们不会将他们视为骗子,而是资本家。」

然而,一些黑心的官僚操纵市场,使该项目的关键部件「抗撞击铆钉」的造价暴涨,柯达不得不四处筹措资金,以弥补「缺口」——这里有双重含义:名义上的缺口是资金短缺,但真正的缺口是情感上的,为了填补这个缺口,柯达需要学会做一个更好的父亲。

他试图扭转多年来身为人父的忽视,将他厌世的莉莎(米娅·塞普雷顿饰)从女修道院接出来,让她成为自己的继承人和门徒,并在这一过程中将他的九个儿子扫地出门。莉莎并不情愿:她确信柯达杀害了她的母亲(母亲死亡或不在场是安德森一贯的主题),但柯达一心要让她相信这件事是他同父异母的弟弟努巴尔(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饰)所为。

这部电影每个镜头都是关于他

于是,故事开始变得严肃,柯达、莉莎和温文尔雅的比约恩(迈克尔·塞拉饰)——柯达的秘书和莉莎的导师——在欧洲和中东四处奔波,以确保融资。这时,安德森作品的另外两个特点开始发挥作用:整齐的结构和星光熠熠的演员阵容。电影的这个段落分为五个章节,每个章节对应一组投资者;柯达需要他们每方拿出20%的资金。(这里也有电影界的影子:这几乎可以成为国际合拍片的融资指南)。

法鲁克王子(里兹·阿迈德饰)和一对美国合伙人(汤姆·汉克斯和布莱恩·克兰斯顿饰)乐于通过打篮球来开展业务;法国夜总会老板(马修·阿马立克饰)发现自己被恐怖分子包围;柯达的表妹希尔达(斯嘉丽·约翰逊饰)是一位基础设施项目经理,受到了柯达的求婚;还有可怕的努巴尔,他与奥逊·威尔斯在《阿卡丁先生》(1955)中的角色极为相似。

这部电影每个镜头都是关于他

在这些演员中,塞普雷顿、塞拉和阿迈德是安德森常用阵容的新成员。德尔·托罗和塞普雷顿的表演相得益彰;当我问安德森他是如何根据角色的特点来设计精彩的音效时,他说:「本尼西奥非常有视觉冲击力……他很强壮,很有冲击力,很有力量,他的存在就像占据了一切。米娅也是如此。这两个人对戏的方式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引导了整个拍摄过程。」

与此同时,塞拉饰演的比约恩带着一口挪威口音,其滑稽程度堪比马克·鲁法洛在约格斯·兰斯莫斯导演的《可怜的东西》(2023)中饰演的维多利亚时代的无赖;这也是影片最有趣的地方之一。「他是一个极具创造力和魅力的演员,」安德森说。「他有一种令人震惊的天赋——你能感觉到它就在你面前。他是那种从第一条拍摄就会非常有趣的人,无论你再拍多少次,他都会非常有趣。如果你很年轻就开始表演,可能像跳舞或拉小提琴一样,就会有一种优势。这会让你多一些东西,起点更高。就好像你一直生活在镜头前一样。(塞拉的第一个演员偶像是安德森的御用演员比尔·默瑞,他11岁时就出演了自己的第一部长片。)

这部电影每个镜头都是关于他

康伯巴奇曾主演安德森的网飞短片《亨利·休格的神奇故事》(2024),但这是两人合作的第一部长片。虽然努巴尔这个名字听起来像是一个缩写或一个有待破解的密码,但它的原型却是一个真实的人物:努巴尔·古尔班基安是卡洛斯特·古尔班基安的儿子,父子两人都是20世纪的石油大亨,是同代人中最富有的人,但父亲对儿子管得很严,只给他零花钱而没有薪水。(轶事举例:1938年的一天,努巴尔决定吃一顿工作午餐,并只向公司支付了2.22美元;父亲训斥了他,导致努巴尔大发雷霆,起诉父亲索赔1千万美元,后来还将这顿午餐称为「史上最贵的鸡肉」)。

这种关系在《腓尼基计划》中也有所体现:柯达和努巴尔已故的父亲疏远、强势、奢侈,两兄弟也都继承了父亲的性格。

这部电影每个镜头都是关于他

这部电影的灵感还来自另一个真实人物:福阿德·米哈伊尔·马努夫是安德森的伴侣尤玛·马努夫的父亲。他曾是一家中东建筑公司英国分公司的董事,给认识他的人都留下了深刻印象。

「他是这样一个人,如果你和他一起走进一家餐馆,无论其他顾客是否认识他,他们都会挺直腰板,注视着他,」安德森说。「他们不希望这个人对他们发火;他们会有点害怕。他脸上的表情有着和本尼西奥相似的特质。但他也有温和的一面,非常聪明,有大智慧。关于他的同事,他对我说过这样一句话:他们『都是狮子』。后来我见到了其中一些人,他们算不上狮子。但他是。我想我总是被狮子般的人物吸引。我喜欢给这样的人当跟班。」

虽然安德森为人和蔼可亲,但很难想象他会是一个小跟班:众所周知,他对自己电影中的每一个元素都进行了事无巨细的监督。《腓尼基计划》中所展现的工艺和艺术指导体现了安德森典型的严谨风格,在某些方面甚至比他之前的作品更为大胆。虽然安德森的作品中曾出现过艺术史的元素——最著名的是《布达佩斯大饭店》中作为情节点的「文艺复兴式」画作,实际上是画家迈克尔·泰勒专门为该片创作的作品——但在表现柯达的收藏时,安德森决定放弃道具。

这部电影每个镜头都是关于他

「通常在电影中,你会使用复制品,或者模仿某种公认的风格制作原创艺术品,」安德森解释道。「但在某一时刻,我想,『我要在这部电影中呈现真实的东西。』然后事情逐渐就变得越来越具体了:『我想在他女儿的房间里放一幅雷诺阿的作品;我想在故事的这一部分放一幅马格利特或超现实主义的作品;我想在故事的另一部分放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和宗教图像。』但这一切都与柯达的性格息息相关。」

就像约书亚·奥本海默的《末日》(2024)中核心家庭的艺术收藏一样,柯达对艺术品的偏爱提醒我们,在他们忙于改变世界(无论好坏)的同时,工业大亨们也在关注着后世——这正是赞助的意义所在。安德森成长的德克萨斯州休斯敦市是梅尼尔收藏馆的所在地——梅尼尔收藏馆对他来说意义非凡,因为这里收藏了大量非洲、抽象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和流行艺术作品——该收藏馆由法国石油大亨约翰·德·梅尼尔和多米尼克·德·梅尼尔创办;安德森指出,罗伯托·罗西里尼就是他们在20世纪70年代初的受益人之一。

安德森本人也有一位特别的资助人:史蒂文·拉尔斯,他是工业集团丹纳赫公司的创始人之一,也是该公司的共同所有人,他经常提供政治捐款(通常捐给民主党人,有时也捐给温和的共和党人),去年他收购了标准收藏公司和雅努斯影业,并通过自己的公司印第安画笔资助了安德森自2007年的《穿越大吉岭》以来的所有影片。

安德森今年早些时候对本刊说:「这些年来,史蒂文对我和我自己的日常电影制作过程越来越重要。」或许,《腓尼基计划》的核心人物——这位影响世界的大亨最终成为一个令人同情的人物,也就不足为奇了。

这部电影每个镜头都是关于他

在亿万富翁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权力的时代,一个关于巨头重新调整自己的优先事项,开始拥抱爱和企业责任的故事,可能最多会让安德森的质疑者们觉得天真或幼稚。柯达的项目在规模、背景和人力成本方面也让人想起穆罕默德·本·萨勒曼的巨型城市项目「新未来城」(Neom),该项目被普遍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群。

据估计,该项目迄今已耗资至少5000亿美元,根据英国独立电视台最近的一部纪录片,该项目已导致数千名工人死亡。(在《腓尼基计划》中,柯达在影片的大部分时间里都隐晦地将奴隶劳动视为经济上的既定事实,他最终决定「奴隶将得到报酬」;如果现实世界也如此简单就好了。)

其他人可能会注意到,安德森倾向于对左翼激进分子进行深情而诙谐的描绘:在《法兰西特派》中,那些浑浑噩噩的「反叛青年们」似乎充满了信念,却从不确定他们究竟在为什么而战。「《法兰西特派》是一部喜剧片,所以没有人会被刻画得特别严肃,」安德森指出,他的灵感来源于《纽约客》记者梅维斯·加兰特,影片的这一部分就是根据她从巴黎发回的报道改编的。

「她对五月风暴的记录比我读过的其他文章更完整。她并不在意是否按照他们希望的方式来描写他们,她只是按照她看到的方式来描写他们……对我来说,这部电影是站在抗议者一边的。我们只是不会毫无幽默感地刻画他们。」

这部电影每个镜头都是关于他

《法兰西特派》

鉴于《腓尼基计划》中的激进分子首次出现是在1950年法国的一家夜总会,你可能会认为他们是阿尔及利亚的自由斗士;但他们头戴贝雷帽,他们的首领由理查德·艾欧阿德饰演,语气一如既往地毫无感情色彩。安德森是在讽刺阿尔及利亚的民族解放阵线,还是仅仅利用恐怖分子作为一种载体,为剧情注入一点混乱?

「这部影片对恐怖分子的刻画受到了路易斯·布努埃尔的启发,」安德森解释道,他指的是《资产阶级的审慎魅力》(1972)中出现的恐怖分子。「他们来自超现实主义的感性认识……这种对叛乱分子的描写有一种特别的风格,我想我被它吸引了。」安德森为艾欧阿德量身打造了这个角色:「这个角色非常善于言辞,心思缜密;他是一个有趣的恐怖分子……我觉得他更像是从电影中走出来,而不是从现实生活中走出来的人物。」

这是一种看待《腓尼基计划》的有效方式:该片并不关注忠实再现历史时期,而是致敬了20世纪70年代欧洲的一系列电影制作风格,包括意大利阴谋惊悚片——特别是弗朗西斯科·罗西的《马蒂事件》(1972),该片同样讲述了一位乘坐私人飞机通勤且有着宏大目标的高官——以及布努埃尔和费德里科·费里尼的晚期作品。即使在讨论影片的一些历史灵感时,安德森似乎也是通过电影的棱镜来看待它们:「你会想到亚里士多德·奥纳西斯、贾尼·阿涅利和斯塔夫罗斯·尼阿尔科斯,这些20世纪中叶的欧洲大亨有着安东尼奥尼式的风格,他们极度自我地走完了一生,引领着潮流,影响着大量的人。」

这部电影每个镜头都是关于他

《马蒂事件》

这并不是说该片是一部模仿之作:安德森的个人印记贯穿始终。与他以往所有的电影一样,这部影片充满了电影制作、摄影、插科打诨和叙事动力的乐趣。

安德森说:「你可以有无数的参考系,也可以从别人的电影中窃取东西,但最终,你会得到自己的角色、情节和你试图进入故事下一部分的那一刻。然后你再看看自己能从中创造出些什么。」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新华娱乐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ygynd.com/ygynd/44012.html

(0)
新华娱乐网的头像新华娱乐网
上一篇 2025年7月10日 下午1:03
下一篇 2025年7月10日 下午2:17

相关推荐

  • 公认最伟大的法国电影,竟然是这一部

    本文选自虹膜电子杂志,介绍了法国大师导演马塞尔·卡尔内在二战结束后的创作生涯。 马塞尔·卡尔内在战争期间拍摄的《天堂的孩子》曾被法国电影人选为法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一部电影,但战争结束后他的创作并不顺利,这是怎么回事呢?本文会详细解释。 这篇文章不仅介绍了一位重要的欧洲导演的生平,也有助于我们理解电影创作和历史的关系。 鬼脚七 巅峰之后 1944年6月,盟军在诺…

    2025年4月6日
    9200
  • 史上最强追车戏,需要一台极致的车

    唐令 法国著名哲学家保罗·维利里奥曾有一句名言,「透过挡风玻璃看到的一切,严格来说就是电影」——这是关于电影和由速度所代表的现代性之间关系最深刻的一句比喻。换句话说,进入现代社会以来,速度改变了我们理解现实的方式。生活中的这种速度,多半是由汽车赋予的,而最能代表现代人的观看经验,当然是由快速运动的画格形成的电影。因此,挡风玻璃之前的景象,因为其运动、框定和速…

    2025年6月23日
    4300
  • 科长谈《山河故人》的灵感

    作者:Paul Dallas 译者:Issac 校对:易二三 来源:《Reverse Shot》 (2016年2月22日) 贾樟柯为人谦虚、温和,可能不像那种国际大导演——他正渐渐地、日后也势必会成为的人物。2015年,多伦多国际电影节设立了一个名为「站台」的新单元,以致敬他2000年的杰作《站台》,此举衡量了这位导演的地位。作为评审团成员,这位导演还参加了…

    2025年4月18日
    7400
  • 国产最强反派,想不到是他吧?

    赛人 我对姜文有着各种各样的情感,其中貌似微不足道的一点,是他把十七年银幕上的几大恶人,都请到了他自己的电影。 如方化之于《阳光灿烂的日子》、陈强、陈述之于《鬼子来了》。印象中,那是他们最后在银幕之上的闪光,却依旧光彩夺目。 《阳光灿烂的日子》 这三位再加上葛存壮和刘江。是中国观众最为熟悉的五大恶人。 《鬼子来了》 十七年期间(1949-1966),还有项堃…

    2025年5月30日
    53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