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强追车戏,需要一台极致的车

唐令

法国著名哲学家保罗·维利里奥曾有一句名言,「透过挡风玻璃看到的一切,严格来说就是电影」——这是关于电影和由速度所代表的现代性之间关系最深刻的一句比喻。换句话说,进入现代社会以来,速度改变了我们理解现实的方式。生活中的这种速度,多半是由汽车赋予的,而最能代表现代人的观看经验,当然是由快速运动的画格形成的电影。因此,挡风玻璃之前的景象,因为其运动、框定和速度感,正是日常生活的电影化。

史上最强追车戏,需要一台极致的车

《轰天大追击》(1994)

电影与汽车的共生关系根植于它们几乎同时诞生并得到普及的历史事实,这二者从刚被发明出来开始,就一直有规律地和对方交汇、相互碰撞。早期的电影在汽车身上找到了一个充满活力的主题,反过来,汽车也常常通过电影这一新兴的媒介被介绍给公众。这种共同进化塑造了彼此的语言和文化影响力,比如早期的电影运动镜头就是通过来将摄影机架在车辆上来实现的。

史上最强追车戏,需要一台极致的车

早期电影拍摄已熟练掌握对汽车的运用

一百多年后,我们早已习惯汽车出现在电影中,它常常扮演着重要角色——这么说还不够准确,因为对很多电影来说,汽车早已超越了作为一个道具。就像导演帕纳·帕纳西所说,汽车不是一个主题手段或者艺术选择,它是我们的生活方式,它是许多电影事件得以发生的前提。

尤其是对现代动作电影来说,追车是和格斗并列的重要动作元素之一。

今天我们想来盘点汽车与银幕的精彩结合,然而影史浩繁,这样的盘点,怕是一年也做不完。一个比较可行的办法是,我们聚焦在一款车型上,介绍这款车型在若干经典电影中的精彩发挥。

诞生于1975年的BMW 3系,最合适不过。

经历了半个世纪的驰骋,专注提供一流驾驶体验的3系,俨然成为了汽车市场运动及豪华领域的标杆车型。

在多部经典电影中,3系完美地充当了主角的座驾,助他们追踪、远行,在车流中如入无人之境。

史上最强追车戏,需要一台极致的车

诞生于1975年的初代3系(E21)

1. 史上最精彩的长途奔袭

上映于1994年的经典追车电影《轰天大追击》就是一部最完美符合我们需要的电影,因为几乎整部电影都围绕追车展开。杰克闯入一辆由亿万富翁的女儿娜塔莉驾驶的BMW 325iS Coupé(1990年发布的E36),而娜塔莉因为不喜家庭的束缚,在逃跑的过程中,两人互生情愫。

娜塔莉的红色3系轿车出现在全片绝大多数镜头中,说它是影片的第三主角并不为过,它也是主角情感发展的强力催化剂,最终令男主角和富家千金这对看似不可能的组合终成眷属。如果你不光是影迷,还是车迷,肯定也会注意到这辆车在片中的确将速度的优势体现得淋漓尽致。多辆警车围追堵截,它总能凭借迅猛的加速能力和灵巧的转弯能力迅速摆脱。

史上最强追车戏,需要一台极致的车

《轰天大追击》(1994)

最精彩的一个镜头出现在追捕行动即将结束时,警方在收费站围得水泄不通。男主角驾车即将撞上障碍,只见他先是猛踩刹车,在千钧一发之际停住。而后方的追兵已至,男主角挂上倒挡,将油门踩到最深,居然让车辆倒窜出重围,他立刻又接了一个原地漂移掉头,在剧烈的轮胎摩擦声中,轻松地将追兵甩到了屁股后面。

史上最强追车戏,需要一台极致的车

《轰天大追击》(1994)

2. 追车和动作的完美融合

我们再看一个例子。克里夫·欧文在《赶尽杀绝》中驾驶一辆BMW 328iS Coupé,如果说《轰天大追击》是追车戏的极致,那么《赶尽杀绝》就是追车+动作的极致。

在追车中融合动作,对拍摄难度、表演难度、车辆性能以及剧情创意的设计,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片中欧文饰演的是一个流浪汉,无意中拯救了一个婴儿,欧文不得不驾车带着婴儿逃走,躲避追踪。

史上最强追车戏,需要一台极致的车

《赶尽杀绝》(2007)

同《轰天大追击》不一样的是,这部电影可不仅仅是追车,敌人对准欧文驾驶的汽车不断攻击。欧文本想还击,但武器脱手了,他只能依靠出色的S形走位,避开后方连绵不断的火力。我不知道欧文是不是看过我们前面提到的《轰天大追击》因此对3系的卓越操控性早有所知,因为他在片中几乎完成了一样的猛踩制动、漂移原地掉头的神级操作。

另一个令我印象深刻的镜头是,欧文的车在遭到大车从侧面撞击,空中侧翻旋转360度后,落地后也并不影响继续驾驶,虽然电影总会有所夸张,但这辆车的安全性能还是会令观众印象深刻。

史上最强追车戏,需要一台极致的车

《赶尽杀绝》(2007)

电影永远要为塑造角色服务,因此能留在我们记忆里最精彩的追车戏,一定不仅是车辆性能有多出色,而是驾驶它的人的智慧和勇气。影片的追击过程中,眼看欧文即将被敌人追上,而他手中没有武器,此时他急中生智,打开车门制造撞击,出其不意地消灭了后车敌人。

史上最强追车戏,需要一台极致的车

《赶尽杀绝》(2007)

而这场精彩的追车动作戏,其实并非为了好勇斗狠,欧文是为了保护车内一个素不相识的婴儿。我们除了记住他的高超车技和智勇双全,更会佩服他的侠肝义胆。

3. 车水马龙中的极致腾挪

前面介绍的几个例子,多是发生在郊区、高速公路上的追车,如果是在拥挤的城市主干道,3系的表现又会如何呢?《惊天魔盗团》提供了答案。

由四位魔术师组成的骑士团在纽约兴风作浪,FBI探员四处围捕总是被他们逃脱,直到这次终于在街头跟踪到了四人中的杰克。由马克·鲁法洛饰演的警察和搭档艾尔玛开着一辆335i(F30),在车流中紧跟杰克的车。

史上最强追车戏,需要一台极致的车

《惊天魔盗团》(2013)

纽约的交通拥堵不用赘述,此片的追逐难度并非速度和马力的比拼,而是灵巧、眼力和智慧。平心而论,杰克是开车高手,他很善于利用交通障碍和大车的掩护寻路而逃,但警方总能从别的路再绕回他身后。对于追踪的警察来说,最难的是对方可以一路狂奔无视旁人安全,但他们不可以。杰克慌不择路上了皇后区的昆斯博罗桥,利用大巴车想再次甩掉警方,警方此时的处理谨慎而节制,即便在这样不对等的对决下,警方依然紧追不舍,直到将对方的车逼得翻车爆炸。

史上最强追车戏,需要一台极致的车

《惊天魔盗团》(2013)

4. 追车天花板——超越车和人的极限

好了,前面几个例子,从各个角度展示了电影中追车场面是如何展示速度与激情,以及为塑造角色、推动剧情服务。当然,有心的车迷自然也能从中观察到一辆优秀的汽车,怎样帮助导演和演员实现他们的剧情目标。下面我想用一部当代最优秀的动作片,来展示一部汽车可以在电影中达到的视听奇观极限。仍然是3系,不过这次它是M3。

在《碟中谍5:神秘国度》中,伊尔莎夺走装有账册的U盘,骑摩托车逃走。阿汤哥和班吉开着一辆可以掌纹解锁的M3追去。

史上最强追车戏,需要一台极致的车

《碟中谍5:神秘国度》(2015)

我们知道,每一部《碟中谍》都是围绕阿汤哥的银幕形象展开,而阿汤哥最核心的银幕魅力就是:完成不可能办到的任务。片中这场戏的追踪,被设置了若干次不可能的障碍,阿汤哥每一次都完成了。比如说M3的马力虽然无敌,但在卡萨布兰卡的大街小巷,上坡下坎,它还真拿摩托车没办法。怎么办?你能下楼梯,我也能下!

于是我们看着阿汤哥驾驶汽车跌跌撞撞冲下几百级台阶。

史上最强追车戏,需要一台极致的车

《碟中谍5:神秘国度》(2015)

这场戏的设计,主要妙在正方有两拨人,都开汽车,反方也有两拨人,都骑摩托车。反方的两拨人互相为敌,所以实际上是三拨人的互相追击。本来阿汤哥这组是追方,追着追着,他成了受到的攻击一方,瞬间攻守易势。而影片是怎么表现这种形势的转折呢?阿汤哥驾车完成了一个高难度的急刹车甩尾转弯,不减速拐进一条极为逼仄的巷子。

追兵穷追不舍,不断射击,而阿汤哥手中并无武器,这又是一个不可能的任务。这时他的应对之计就像是《赶尽杀绝》里欧文的升级版,也是一段特技驾驶的教科书。他先踩脚刹减速,让摩托追兵中的一部分越过他的车头,再猛拉手刹,死打方向盘,车辆在滑行中近乎于原地掉头。这个操作的关键在于,巷子的宽度刚好够他掉头,两旁无处可避了,所以四周的摩托追兵,被「神龙摆尾」的M3尽数扫飞!

史上最强追车戏,需要一台极致的车

《碟中谍5:神秘国度》(2015)

这段极其精彩的追车戏结束于阿汤哥全速倒车,飞跃到空中,在空中转了好几圈,落地时车底向天。

史上最强追车戏,需要一台极致的车

《碟中谍5:神秘国度》(2015)

为什么说这是追车戏的天花板?

主角的智慧和勇气、专业的驾驶技术、高超的车辆性能、对环境的完美利用、剧情的反转、大量稍纵即逝的细节设计,完美结合到了一起。

通过上面的盘点,我们很容易发现,BMW 3系在电影中,永远和对自由的追求联系在一起。它的操控乐趣和运动美学,让每一颗热爱驾驶的灵魂,随时激动不已。

史上最强追车戏,需要一台极致的车

BMW 3系50周年限量版

BMW也专为这款五十年来的运动标杆车型推出了一款只有2500台的50周年限量版,拥有闪电紫和磨砂纯灰两款专属颜色,专属的19英寸轮毂,并在车身特定位置带有专属的「50周年」元素。

史上最强追车戏,需要一台极致的车

BMW 3系50周年限量版带有专属标识

银幕上的街头狂奔和极速追逐,对我们来说是一场场不愿醒来的梦。

不过,比起电影中那些令人难忘的高光时刻,真正令人动容的,是在分分秒秒的现实生活中,3系陪伴我们穿过的每一段道路。从第一次握上它的方向盘,到多少次说走就走的旅程,这台车成了许多人青春的记忆,和自由的象征。

即将进入下一个五十年的3系,在今天推出的限量版,不仅是对过往荣耀的致敬,更是为那些热爱驾驶、懂得感受路面脉搏的人,准备的一份珍贵纪念。它限量,却不受限;它纪念过去,也奔向未来。如果驾驶是一种生活态度,我们在人生中的每一次转向,都将更加充满信心。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新华娱乐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ygynd.com/ygynd/38937.html

(0)
新华娱乐网的头像新华娱乐网
上一篇 2025年6月23日 下午1:24
下一篇 2025年6月23日 下午1:25

相关推荐

  • 《大白鲨》是一堂电影大师课

    作者:史蒂文·索德伯格 编译:易二三 校对:覃天 来源:Sight & Sound (2025年夏季刊) 我喜欢《大白鲨》的最大原因在于,尽管如今拥有了 50 年前不存在的先进技术,但至今仍未发明出任何能让操控那只气动鲨鱼在雪橇上移动变得更轻松的装置。要达成这件事的难度与当年仍然相差无几。而且这一切甚至是通过「实拍」完成的,时至今日,就连这部电影的续…

    2025年7月17日
    15600
  • 这部电影震撼了我整整二十年

    大旗虎皮 阿基·考里斯马基的《薄暮之光》是2006年最具原创精神的电影,拍完《薄暮之光》,这位芬兰导演就在瑞士洛迦诺电影节宣布息影,以后专心从事文学创作。他的每部作品间通常间隔五年。 《薄暮之光》(2006) 这部只有78分钟片长的影片是「芬兰三部曲」的最后一部,由电视台投资拍摄,据说原始版本只有近60分钟,为了满足电视台的播映要求,考里斯马基增补了影片后半…

    2025年9月15日
    9200
  • 我愿封它为本世纪最美的电影

    盛昊阳 当人过中年的创作者遭逢转折期,开始为前半生的创作作结,思索接下来的道路时,多半会诞生一部反映自己内心世界纠结不安的作品,此时为他们代言的通常是年龄相仿的角色,42岁的费里尼就找来38岁的马塞洛·马斯楚安尼出演《八部半》中的导演圭多。 《八部半》(1963) 少有创作者会将自己与暮气沉沉的老年角色相提并论,刚刚40多岁,正处于创作欲和性欲都依然勃发的壮…

    2025年6月13日
    17000
  • 侯孝贤铁粉认证,他可以和侯导比肩

    LOOK 在我读过的各种有关迈克尔·曼的评价中,最高级别的赞誉来自阿萨亚斯。 阿萨亚斯认为迈克尔·曼不仅仅是当代美国电影界的风格大师,并且是一位可与布列松、塔可夫斯基、帕索里尼、威斯康蒂、侯孝贤齐肩的艺术大师。 这个评价可算语不惊人死不休,不过手册派出身的影评人、导演一直有这传统,就像希区柯克、霍华德·霍克斯当年被戈达尔、里维特追捧一般,作者导演在手册派评论…

    2025年8月23日
    12800
  • 安东尼奥尼的电影,有一个秘密

    作者:乔纳森·罗森鲍姆 译者:朱溥仪 校对:Issac 来源:《芝加哥读者》 1988年9月2日 仅从我个人受到的熏陶出发,我列出了12个仍在世的拍摄故事片的导演——虽然他们并不是我自己最喜爱的那些导演。但在我看来,他们的努力,改变了我们感知世界的方式,并将在从今开始的半个世纪内被铭记和尊重。 我想到的名字有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英格玛·伯格曼、罗伯特·布…

    2025年10月17日
    54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