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中老年养生骗局,核心是抓住“不贪、不信、查证”三个原则,这六点具体方法能帮中老年人精准避开陷阱,守住健康和钱包。
1.不贪“免费”:警惕“免费体验”背后的套路
养生骗局常以“免费体检”“免费领鸡蛋/米”“免费理疗体验”为诱饵,吸引中老年人参与。
这类“免费”往往是“钩子”,体验中会夸大身体问题(比如谎称“不调理会得癌症”),再推销高价保健品或器械。
记住:真正的健康服务不会靠“送东西”拉客,遇到免费活动,只要涉及“推荐产品”,立刻转身离开。
2.不信“神效”:“包治百病”“根治慢性病”都是谎言
骗局中最常见的话术,就是把普通保健品吹成“神药”,比如“吃了能根治糖尿病、高血压”“不用吃药就能治好关节痛”。
国家明确规定,保健品不能替代药品,也不能宣称“治疗疾病”;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需要长期规范治疗,不存在“一吃就好”的捷径。
只要听到“根治”“包好”“比药还管用”,直接判定为骗局,不要被“病友现身说法”(多是托)忽悠。
3.不买“来路不明”:认准正规渠道和“蓝帽子”标识
很多骗局会推销“三无”产品,比如没有生产日期、批准文号、生产厂家的“祖传秘方”“进口神药”。
正规保健品包装上会有“蓝帽子”保健食品标识,以及国家批准的“国食健字”文号(可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官网查询);药品则有“国药准字”文号。
不在路边摊、临时讲座、陌生微信朋友圈买养生产品,要通过医院药房、正规药店或官方旗舰店购买,确保来源可查。
4.不听“亲情营销”:警惕“认干亲”“送温暖”的套路
骗子常对中老年人“打感情牌”,比如上门陪聊天、帮做家务、叫“叔叔阿姨”“干爹干妈”,用“亲情”换取信任后再推销产品。
这种“虚假关怀”本质是为了骗钱,一旦买了产品,可能就会被“拉黑”或不再联系。
遇到突然对你过度热情的陌生人,尤其是涉及“推荐养生产品”时,多和子女商量,不要单独做决定。
5.不私“转账汇款”:拒绝“先交钱享优惠”“名额有限”的催促
骗局常用“限时优惠”“只剩最后几个名额”“交定金锁定名额”等话术,催促中老年人立刻转账,不让他们有思考或和家人商量的时间。
真正的正规产品不会“催着买”,更不会要求“私下转账”(比如转到个人账户、微信红包)。
凡是涉及“先交钱”“转账”的情况,必须先告诉子女,核对对方身份和产品信息,避免被“紧迫感”逼得冲动消费。
6.不瞒“家人”:遇到疑问及时和子女沟通,必要时报警
很多中老年人怕被子女埋怨,遇到疑似骗局时不愿说,反而容易被骗子钻空子;还有人被骗后不敢声张,导致骗子继续行骗。
子女应主动和父母聊养生话题,告诉他们“遇到不确定的事,我们一起查”;中老年人也要明白,和家人沟通不是“丢面子”,而是避免损失的关键。
如果已经被骗,不管金额多少,都要保留好转账记录、产品包装、聊天记录,及时向当地派出所报警,同时向市场监管部门(12315)举报。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新华娱乐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ygynd.com/ygynd/77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