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发问题往往早期不明显,等到肉眼可见“发缝变宽”“发际线后移”时,可能已错过干预时机。分享2个简单易操作的“居家自测法”,无需专业工具,3分钟就能初步判断自己是否存在脱发风险。
方法一:“拉发测试”——测毛囊稳定性,3步出结果
原理:健康的毛囊会让头发“扎根牢固”,轻微外力拉扯不易脱落;若毛囊脆弱或处于“休止期脱发”阶段,头发会更容易被拉掉。
操作步骤:
准备:测试前1天不洗头(避免刚洗头后毛鳞片张开、头发易断,影响结果),双手洗净擦干,选择头顶、发缝、后脑勺3个易脱发区域(每个区域单独测试)。
拉扯:在所选区域,用食指和拇指捏住约50根头发(数量无需精确,大概一小撮,能清晰握住即可),轻轻向外拉扯(力度类似“梳头发时的轻微拉力”,不要用力拽)。
判断结果:
正常情况:脱落数量≤3根,说明毛囊稳定性良好,属于“正常生理脱发”(人每天会自然脱落50-100根头发)。
预警信号:脱落数量≥4根,且连续测试2-3天都是如此,可能存在“休止期脱发”(如压力大、熬夜、产后、节食等导致),需注意调整生活习惯。
风险提示:若一拉就掉(脱落超10根),或伴随头发“细软、无光泽”,可能是毛囊萎缩的早期信号,建议1-2个月后复查,无改善则及时就医。
注意:不要每天频繁测试(避免反复拉扯损伤毛囊),每周测1次即可;若测试时头发断裂(而非从根部脱落,根部无小白点),可能是头发干枯毛躁,而非脱发问题。
方法二:“脱发计数法”——测每日脱发量,直观看趋势
原理:通过统计1天内脱落的头发总数,判断是否超过“生理性脱发上限”(50-100根/天),是最直接的脱发判断标准。
操作步骤:
收集场景:重点统计3个场景的脱发量——
洗头时:用盆接水,洗完后将盆中头发捞出,捋顺后计数(若用淋浴,可在排水口放滤网,收集脱落头发)。
梳头时:用普通梳子梳头(从头顶梳到发尾,动作轻柔),梳完后将梳子上的头发取下计数,一天梳几次就计几次总和。
日常脱落:睡觉时枕头上的头发、穿深色衣服时掉落的头发(可用手轻轻扫落计数),尽量不遗漏。
计数技巧:头发零散时,可将其分成“10根一小束”,方便统计总数(如10束就是100根);若头发易打结,先轻轻解开再计数,避免重复或遗漏。
判断结果:
正常:全天总数50-80根,且连续1周波动不大,无需担心。
轻微脱发:连续3天总数超100根,或某一天突然超150根(如熬夜、喝酒后),可能是短期应激导致,调整作息后通常会恢复。
持续脱发:连续2周每天超100根,且发缝明显变宽、头顶头发变薄,需警惕“雄激素性脱发”(男女都可能发生)或其他病理因素,建议就医检查。
注意:月经期间女性脱发量可能略增(100-120根),属于正常生理波动,无需焦虑;若计数时发现“头发根部有白色颗粒”(毛囊鞘),说明是从根部脱落,需重点关注。
补充:2个“辅助判断信号”,帮你进一步确认
除了上述2个方法,若同时出现以下情况,可能是脱发加重的信号:
发缝变化:以前发缝窄,现在需要“分缝时故意梳密”,或发缝处能看到头皮(宽度超1厘米)。
发际线变化:额头中间或两侧发际线后移(如以前能看到眉毛上缘,现在额头变宽1-2厘米),或出现“M型发际线”。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新华娱乐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ygynd.com/ygynd/61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