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沧东也曾经绝望过

作者:Andrew Chan

译者:陈思航

校对:易二三

来源:《标准收藏》(2019年2月6日)

在CC收藏版本的《密阳》中,李沧东在形容他的创作过程时,用了「绝望」这个词语。对于任何了解他作品的人来说,这不该是一个令人惊讶的事实。

1997年,43岁的他推出了第一部长片《绿鱼》(在此之前,他是一位备受尊敬的小说家),自那以来,这位伟大的韩国导演,一直展现出自己对于黑暗的趣味。

李沧东也曾经绝望过

《绿鱼》(1997)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在他那些最为无情、残酷的作品里,他处理了如下主题:祖国近来的压迫史(《薄荷糖》)、对女性造成的性侵害(《绿洲》与《诗》),还有一位年轻人在日益神秘的世界中感受到的绝望(《燃烧》)。

李沧东也曾经绝望过

《薄荷糖》(1999)

他采用的是一系列不祥的题材,他还为自己的作品赋予了完美主义的艺术水平,这一切为他的作品赋予了一种特质,仿佛每一部影片都出自一场伟大的斗争。

在2010年的《诗》与他根据村上春树作品改编的《燃烧》之间,隔了八年的时间,在此期间,李沧东放弃了一些项目,他希望能够找到一部最能激发紧迫感的作品。

李沧东也曾经绝望过

《诗》(2010)

最终,他的选择似乎是对的:这部作品为他赢得了职业生涯中最广泛的好评。这部作品涉及了许多最近的人与事,譬如唐纳德·特朗普、阶级差异、大男子主义以及朝韩之间持续不断的冲突。这一切让这部惊悚片非常贴合当下这种毁灭性的政治形势。

上周,李沧东参加了现代艺术博物馆的回顾展——这是他八年来第一次访问纽约。借此机会,我与他谈了谈对于电影和文学的热爱,以及他成为叙事者的原因。

记者:你在电影院看到的第一部印象深刻的作品是什么?

李沧东:那是在六十年代,我大约十一岁的时候吧。有一部动画片在韩国上映,讲述的是一个叫洪吉童的角色的故事。他有点像韩国文学中的罗宾汉,这个形象起源于一部古老的、古典时期的小说。

我这个年龄的孩子,都在期待这部电影的上映,所以我也特别想看。但是,我家的经济条件不太好,所以我没有足够的钱,没法买票。我的表哥知道我想看,所以他给了我票钱。我去了剧院,那里挤满了孩子。

李沧东也曾经绝望过

李沧东

我加入了队伍之中,但当我越来越接近售票厅的时候,我开始产生一种感觉:我真的不想再看这部电影了。我无法肯定这种想法的缘由。我一度很想看那部电影,但就在我发现自己不得不买票的时候,我就想从那些孩子中脱离出来,做一个独立的个体。

最终,我去了隔壁的剧院,那里正在上映(理查德·布鲁克斯的)《吉姆老爷》。我甚至不知道这部电影讲的是什么,但我决定去看一下。当时我太小了,所以我很难理解那部电影。它太黑暗、太可怕了——那可是大海和暴风雨啊!这是一家比较老旧的、二轮放映的剧院。那里的观众没有那么多,当然,观众里也绝对没有孩子。

李沧东也曾经绝望过

《吉姆老爷》(1965)

我独自坐在黑暗中,充满了恐惧与焦虑。当电影接近尾声的时候,我意识到主人公正走向不幸的命运。这实在是太难忍受了。在这之前,我也看过电影,但这真的是我第一次自己选择电影、购买影票,这是一种原始的体验。那一刻,我感受到的恐惧与共情,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记者:那时候你可以看什么类型的电影?

李沧东:如果你问的是那些影响我的电影,我可以说,很多电影都和你眼中的「杰作」没什么关系。《吉姆老爷》就是这样一个例子,虽然它改编自一部伟大的小说,但它其实并不能算是一部伟大的电影。尼古拉斯·雷的那部《北京55日》也是这样的例子,这部作品我也非常喜欢。

李沧东也曾经绝望过

《北京55日》(1963)

直到很长一段时间以后,我可能才发现你印象中的那种「杰作」。我年轻的时候,大概二十岁之前吧,韩国有一个制度,每一部外国电影的引入都必须经过政府的批准,所以我们很难看到这些电影。而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我三十多岁了,我开始看到了这些伟大的电影——当然,只是通过盗版。在这一时期,有很多导演肯定影响了我,比如卡萨维蒂。

记者:在你成为电影导演之前,你写了很多成功的小说。你用这两种艺术形式表达了自我,你能谈谈两者在表达方式之间的区别吗?

李沧东: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我的家人在不断地搬家,我们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所以我一直都是独自一人,交朋友对我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想,我写小说是为了与外界的某些人交流,虽然我可能并不知晓他们确切的名字和面孔。无论我采用何种形式,这种目标都未曾改变——我渴望交流。其实,在几年以前,我又开始写小说了。

李沧东也曾经绝望过

我写了好几个月,但我发现这太花时间了。如果我继续这样下去,我不仅无法写出一部小说,也无法拍出一部电影。我总是想要写作,但在那段时间里,我发现自己拍不了电影。

文学与电影的不同之处在于,当我写小说的时候,我期望某个读者与我一同经历一系列的情感,但在拍电影的时候,我想影响更多的观众。对我来说,写小说就像是写情书。

记者:在《诗》与《燃烧》中,主人公都可以算是新人艺术家。你可以感觉到他们的努力,他们试图弄清楚的是,艺术创作的活动该如何去适应这个狂乱的世界。

李沧东:是的,这些角色的自我认同是很重要的,他们觉得自己可以是艺术家。他们作为艺术家向这个世界提出问题。《诗》的女主角努力想让一首诗走向世界:她苦恼的问题是,什么才是真正的美,即便她因为痴呆症失去了语言能力。

李沧东也曾经绝望过

《诗》(2010)

而《燃烧》的男主角凝望着这个世界,他想知道在这样的地方,什么样的故事是有意义的。这两部电影都聚焦于艺术家的处女作,这种首创性是很重要的:这是艺术最为纯粹的时刻——艺术家在寻找艺术的本质。

在村上春树的故事《烧仓房》中,主角已经是个三十多岁的老牌作家了,他可能已经习惯了自己的生活方式。但在电影中,这个男人还不能算是一个作家。他还年轻,他刚刚起步,这让他对这个世界更加敏感。

李沧东也曾经绝望过

《燃烧》(2018)

记者:有趣的是,这两个角色在非常不同的年龄开始创作他们的第一部作品。你是否曾经想过,如果你在二十多岁的时候开始拍摄电影,你可能会以不同的方式来对待电影创作?

李沧东:你很难去推测这种可能性。如果我从小就出身于电影业,上过电影学校,我想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我有时会观察周围拍电影的人,对他们中的许多人来说,电影是最重要的东西。电影对我来说可没有这么重要。其他的一些东西要更为重要,我不知道如何确切地定义它们,或许是这种沟通的想法吧。不管它是什么,我考虑的并不是艺术形式本身。

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仍然觉得自己很像《燃烧》的男主角,他总是在想,他写出什么样的故事才能走向世界。虽然我是个年纪比较大的艺术家,而且我是人到中年才开始拍电影的,但我仍然会考虑这样的问题。

李沧东也曾经绝望过

《燃烧》(2018)

记者:有没有一些艺术家以你特别感兴趣的方式探讨这个问题?

李沧东:很多艺术家拍电影的方式和我不一样。有些人和我是同代人,比如说侯孝贤,我特别喜欢他的早期电影。我在一些导演那里感受到了某种私人的联系,一种亲密无间的感觉,其中大部分都是亚洲导演,像是侯孝贤、贾樟柯和是枝裕和。

每当我观看一部好电影,特别是一些不知何故被吸引的电影,我就会感觉自己在和导演交流。不过,说实话,虽然我经常从电影中获得激励与灵感,但真正对我产生最大影响的还是阅读,读书最能让我产生创作的欲望。

李沧东也曾经绝望过

我经常受到年轻作家的启发,但如果让我回忆这些年来阅读的作品,我脑海中首先浮现的名字仍是卡夫卡、契科夫、福克纳、海明威。如果更接近当代的话,我还可以说出雷蒙德·卡佛。你可以说,对我来说,文学是一种通道,我可以通过它来思考世界。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新华娱乐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ygynd.com/ygynd/55031.html

(0)
新华娱乐网的头像新华娱乐网
上一篇 2025年8月14日 下午4:18
下一篇 2025年8月14日 下午4:26

相关推荐

  • 史泰龙终于遇到了人生转折点

    作者:William Baer 译者:易二三 校对:陈思航 来源:GQ 德国艺术出版商Taschen的新书《洛奇:完整的电影》绝对是一本大部头——「让你重温这位动作英雄及这部杰作的勇气与荣光」。书里还有很多珍贵且从未公开的照片,以及威廉·贝尔对西尔维斯特·史泰龙进行的专访。下文节选了书的一部分,史泰龙向我们介绍了《洛奇》诞生的来龙去脉。 史泰龙生于纽约,但在…

    2025年5月8日
    16600
  • 他认为自己是电影界的梵高

    作者:Kelley Dong 译者:覃天 校对:易二三 来源:MUBI(2020年4月28日) 据说在多个场合,沟口健二常常将自己比作文森特·梵高,甚至在和田中绢代的对话中,「梵高」将这位女演员称为自己的「艺术模特」。沟口曾想当一名画家,因此这样的自诩对人们来说似乎也是可以理解的。 在片场,沟口健二是一个「臭名昭著」的完美主义者,他对任何一个细节事无巨细,对…

    2025年9月28日
    1300
  • 黑色电影的苦果

    作者:Imogen Sara Smith 译者:易二三 校对:Issac 来源:Criterion(2016年8月14日) 如果你想在黑色电影迷这个群体中引发一场争论,没有比提议增加或剔除一部经典作品更简单的方法了。所有这些争论都指向一个永远棘手的问题:什么是黑色电影? 黑色电影是出了名的狡猾,往往指向众多叙事混乱、道德模糊的作品。它是一种类型,一个系列,还…

    2025年8月23日
    11500
  • 在中国观众眼中,它曾是最伟大美剧

    Kummerspeck 二十年前的八月,《越狱》第一季开播。对广大中国观众来说,「美剧元年」开启了。 《越狱》第一季 如今我们看过了太多美剧,应该同意《越狱》并非美剧历史上最顶尖的伟大杰作,但它在特殊的时间点陪伴和启蒙了我们,仍然值得我们纪念和重新回顾。 客观来说,《越狱》第一季的成功,也并非偶然,我认为这是一场像建筑学一样精密的叙事工程的胜利。 从创作新意…

    2025年8月4日
    5500
  • 影响电影的一场技术变革,刚刚来了

    作者:Dominic Lees 译者:易二三 校对:覃天 来源:Sight & Sound (2025年4月刊) 人工智能作为我们这一代最大的技术变革之一,已经在电影制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很少有观众注意到这一点。影评人和影迷们在电影史上目睹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这些变化总是在发展电影的观赏性(有声电影、彩色电影、宽银幕电影、杜比环绕声电影等等)。 如…

    2025年5月15日
    185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