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分的历史剧,真有它的东西

江上

中国人在描述波澜壮阔的历史洪流和时代巨变时,特别爱引用「人间正道是沧桑」这句话。这当然跟主席那首写于1949年的七律诗《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分不开。尽管我们很难说清楚这句话的具体含义到底是什么,但是,这句话饱含的强烈的历史纵深感,还是让人肃然起敬。

所以,当作家兼编剧江奇涛写作了一部讲述从北伐战争一直到解放前夕,国共斗争合作的作品,以及导演张黎把它拍成电视剧的时候,选用《人间正道是沧桑》这句话作题目,实在是再恰当不过。

9.2分的历史剧,真有它的东西

《人间正道是沧桑》

导演张黎,是一位有大情怀、大眼界的影视剧创作者。他的本质是一个学者、一个知识分子。如今,他的盛名已经和《大明王朝1566》、《走向共和》以及《人间正道是沧桑》等绑在了一起,他也因此获得了知识阶层的尊敬。

9.2分的历史剧,真有它的东西

导演张黎

作为一部涉及国共斗争的剧作,《人间正道是沧桑》显示出了对传统主旋律的超越,跳脱出以往文艺作品中阶级、党派、传统历史叙事的束缚,力图探讨一种超越意识形态和党派对立的理念,以更宏大的历史眼光,来观察一个时代,观察一个人的浮沉变迁。它涉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很难说,它是回到了我们这个民族真正的文化传统,还是具备了一种看向未来的宽广眼界。

今天,我们已经走出了历史的峡谷,有民族复兴的大愿,有两岸一统的现实政治需求,也许无论我们所处的时代如何,我们的本质一样都是中国人,有我们自己承袭已久的文化。

9.2分的历史剧,真有它的东西

中国人,是多么的爱讲家国同构、家国一体啊。

故事就是以杨家开始,以杨家结束。杨家三兄妹,立仁、立青、立华,三人代表了国共和民主人士,他们因主义不同而各奔东西,无非是为了家、国二字。而最终梦想,也无非是心系团聚,自始至终,把家、国放在了一起。

9.2分的历史剧,真有它的东西

尽管叙述的视角是以立青为主,但是在情感上,却并没有过分的偏向。创作者明晰地表达了对于个人选择的尊重,并没有用意识形态的倾向性去赞扬或者批判这些个人的选择。

而且,更能能可贵的的是,创作者在表现他们的选择、坚持和信仰的时候,都和他们的性格和禀赋相连,这就是没有空谈理想和主义。时代大潮之下,根子上却是讲「人」。

9.2分的历史剧,真有它的东西

立仁作为家里的长子,他必然是受父亲、受传统影响最深的子女,无论是从正向或反向。他偷用父亲的枪刺杀三省巡阅使,却不曾考虑过家人的安危,还说什么「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首,补天裂」,最后只是一走了之。

综合后来的事情来看,立仁选择的路子,对于传统,对于上一辈人的方式方法(类似于汪精卫搞暗杀),要么是彻底地破,要么是盲从,并没有走出一条创造性的新路,这也是国民党痼疾之所在。

9.2分的历史剧,真有它的东西

立青的个性更为天真烂漫,他对事情的追问,对真理的追求,往往不离本心,初看是离经叛道,反而是更具有开创性。

立青对立仁的不满,很大程度上也来源于他对主义、对政党、对所谓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

9.2分的历史剧,真有它的东西

为革命献身、为主义牺牲当然是时代的潮流。但是若是把家庭、伦理、人情都全然不顾,那这种革命的意义又何在呢?

历史是需要互读的,唯其如此,我们才有可能接近历史的真相。 电视剧中有这样一个情节:1937年的南京,在商讨对朱德的安保方案后,立青对立仁说「我觉得你没那么混蛋了……以前我老在想,咱们俩到底谁是混蛋……」

9.2分的历史剧,真有它的东西

共产党,国民党,当过了那个历史阶段,孰是孰非?有时需要把把前尘往事翻过来看,当然这需要更阔大的胸襟和底气。

电视剧中有很多春秋笔法,它显示了历史进程中的错误、曲折和残忍,但是也正如瞿恩说的:「我们的党像大海一样,有一种自我调节自我净化的能力。」

杨氏兄妹是理想主义的典型,瞿恩则是理想主义的化身。真正决定这部剧作底色的人物,我认为是董建昌,它是一个真正带有「国民性」的角色。

9.2分的历史剧,真有它的东西

别人骂董建昌是个卖花布的,他也常常以此自嘲。他可以为谁所用,但绝不会为谁绝对效忠。杨立仁骂他是墙头草,但是中国人都是墙头草。「水至清无鱼」、「皎皎者易污」……这也正是中国人信奉的哲学。

董建昌比较实用主义,他没有圣人或者理想主义的负担,却成了圣人所说「极高明而道中庸」的人。他并未停止对中国前途的思考,从未停止对富国强兵的追求,但是他没有执主义之一端,而是拿来主义说话,谁的主义好用便用谁的主义。

董建昌在剧中有一段自剖,他说:「今日桂系,明日粤系,到头来又成了解放军。你女儿理想呀,完美呀,我老董做人做事百孔千疮,做官做得五花八门,般配不上。两个时代的人,误打误撞到了一起,潮流嘛,凡革命,必然泥沙俱下,鱼龙混杂,我董建昌从泥沙里拱出一条命来,哪里还能像她那样白玉无瑕?」

9.2分的历史剧,真有它的东西

董建昌还说:「话又说回来了,粤系也好,桂系也罢,国军做着,解放军也敢当,我董建昌以不变应万变,什么不变呀,做中国人不变呀!还不都是中国人?我老董打鬼子怎么样?一身凛然正气,率领堂堂之师,保卫我祖宗艰苦经营遗留吾人之土地,名正言顺,痛歼力尽,生为军人,死为军魂。」

董建昌将一饮而尽,还说:「老爷子神灵在上,这回不是我老董错了,是你女儿错了。我老董善变,这一次没有变错。华夏立国垂五千年,虽然盛衰兴替,或强或弱,但至少在名分上从来不会有损于统一之局面。以人事而言,英雄角逐,兔起鹘落,乃有成王败寇之谓,但也从未破坏过做中国人的自尊心。还不都是华夏子孙,何必非得恩断义绝,守一隅之地,逆大势之所趋?」

9.2分的历史剧,真有它的东西

董建昌的这一番话,简直是这部剧作的主旨。

电视剧中,还有另外一个底色式的人物就是瞿妈妈,而且她的出现,往往和吃饭联系在一起。这也似乎是创作者想表现的中国的一句老话:「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9.2分的历史剧,真有它的东西

杨家三兄妹,代表着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两极,而董建昌和瞿妈妈的形象,则代表着世道人伦的日常。整部《人间正道是沧桑》的立意,导演与编剧想表达的是——

1840年以来的中国人,不管信仰何种主义,选择什么路线,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民族的救亡图存和每个家庭的幸福安康。这就是顺应历史潮流的「正道」,值得尊敬和纪念。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新华娱乐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ygynd.com/ygynd/5293.html

(0)
新华娱乐网的头像新华娱乐网
上一篇 2025年3月28日 下午2:03
下一篇 2025年3月28日 下午2:07

相关推荐

  • 欧洲三大电影节大满贯,他做到了

    作者:Jan Dawson 译者:易二三 校对:Issac 来源:《电影评论》 译者按:罗伯特·奥特曼是好莱坞的「异类」,在好莱坞的工业体制下生存,创作却更贴近欧洲艺术电影。奥特曼曾凭借《陆军野战医院》、《西塞英雄谱》、《银色·性·男女》相继斩获戛纳、柏林(那时还是西柏林)、威尼斯的最高奖,成为为数不多的欧洲三大电影节大满贯获得者。 1973年10月,《电影…

    2025年4月15日
    2600
  • 穆罕默德·拉索罗夫谈《神圣无花果之种》

    作者:Ehsan Khoshbakht 译者:易二三 校对:覃天 来源:Sight & Sound(2025年三月刊) 「我非常亲近大自然。经常去山里待一阵子。如果有一天伊朗成为一个自由的国家,我很想拍摄一些野生动物纪录片,」穆罕默德·拉索罗夫如是说,他去年逃离了他的祖国,徒步穿越伊朗西部的山区,一无所有,甚至连护照都没有(护照被没收了)。 他在德国…

    2025年3月25日
    4000
  • 关于人工智能最好的电影,已经拍出来了

    拾肆 人工智能堪称本世纪三大终极命题之一,关于它电影界历来不乏佳作,《银翼杀手》、《攻壳机动队》和《黑客帝国》则堪称是其中的瑚琏之器。 前阵子,有人为《超体》写了篇德勒兹式的评论,既然浮夸的山寨版都获得了这么高的礼遇,那还不如去祭扫二十年前的那朵锂花,期待思维能打破素子潜入深海前的那副水镜倒影。 《超体》 熟悉「攻壳」系列的人,一定不会忘记神山健治版的那首《…

    2025年4月2日
    3800
  • 重回 9 分!神剧再封神

    黄小米 加拿大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使女的故事》、《疯癫亚当三部曲》等社会科幻小说的作者)曾这样区分正统科幻小说和推想小说(speculative fiction):正统科幻小说中的技术目前尚无法实现,比如穿越虫洞,而《我们》和《1984》等推想小说则将现有的科技或社会制度推到极致,这些反乌托邦是可能成为现实的。 《使女的故事》 这也许是为什么推想类文艺…

    2025年4月21日
    1600
  • 去年最勇敢的一部电影,但……

    吴泽源 伊朗电影《神圣无花果之种》是今年戛纳的爆款作品之一。作为以第二批次序被补入主竞赛单元的影片,它在戛纳电影节的放映时间也有些不利:被放在了评委和媒体都已经疲惫不堪的倒数第二天。 让人们没想到的是,《无花果》在如此逆境下居然引发了电影节的最后高潮:全场观众在影片片尾字幕升起后鼓掌长达15分钟,表达着对流亡导演拉索洛夫及其主创团队的勇气的致意。 影片也在短…

    2025年3月25日
    40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