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分的历史剧,真有它的东西

江上

中国人在描述波澜壮阔的历史洪流和时代巨变时,特别爱引用「人间正道是沧桑」这句话。这当然跟主席那首写于1949年的七律诗《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分不开。尽管我们很难说清楚这句话的具体含义到底是什么,但是,这句话饱含的强烈的历史纵深感,还是让人肃然起敬。

所以,当作家兼编剧江奇涛写作了一部讲述从北伐战争一直到解放前夕,国共斗争合作的作品,以及导演张黎把它拍成电视剧的时候,选用《人间正道是沧桑》这句话作题目,实在是再恰当不过。

9.2分的历史剧,真有它的东西

《人间正道是沧桑》

导演张黎,是一位有大情怀、大眼界的影视剧创作者。他的本质是一个学者、一个知识分子。如今,他的盛名已经和《大明王朝1566》、《走向共和》以及《人间正道是沧桑》等绑在了一起,他也因此获得了知识阶层的尊敬。

9.2分的历史剧,真有它的东西

导演张黎

作为一部涉及国共斗争的剧作,《人间正道是沧桑》显示出了对传统主旋律的超越,跳脱出以往文艺作品中阶级、党派、传统历史叙事的束缚,力图探讨一种超越意识形态和党派对立的理念,以更宏大的历史眼光,来观察一个时代,观察一个人的浮沉变迁。它涉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很难说,它是回到了我们这个民族真正的文化传统,还是具备了一种看向未来的宽广眼界。

今天,我们已经走出了历史的峡谷,有民族复兴的大愿,有两岸一统的现实政治需求,也许无论我们所处的时代如何,我们的本质一样都是中国人,有我们自己承袭已久的文化。

9.2分的历史剧,真有它的东西

中国人,是多么的爱讲家国同构、家国一体啊。

故事就是以杨家开始,以杨家结束。杨家三兄妹,立仁、立青、立华,三人代表了国共和民主人士,他们因主义不同而各奔东西,无非是为了家、国二字。而最终梦想,也无非是心系团聚,自始至终,把家、国放在了一起。

9.2分的历史剧,真有它的东西

尽管叙述的视角是以立青为主,但是在情感上,却并没有过分的偏向。创作者明晰地表达了对于个人选择的尊重,并没有用意识形态的倾向性去赞扬或者批判这些个人的选择。

而且,更能能可贵的的是,创作者在表现他们的选择、坚持和信仰的时候,都和他们的性格和禀赋相连,这就是没有空谈理想和主义。时代大潮之下,根子上却是讲「人」。

9.2分的历史剧,真有它的东西

立仁作为家里的长子,他必然是受父亲、受传统影响最深的子女,无论是从正向或反向。他偷用父亲的枪刺杀三省巡阅使,却不曾考虑过家人的安危,还说什么「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首,补天裂」,最后只是一走了之。

综合后来的事情来看,立仁选择的路子,对于传统,对于上一辈人的方式方法(类似于汪精卫搞暗杀),要么是彻底地破,要么是盲从,并没有走出一条创造性的新路,这也是国民党痼疾之所在。

9.2分的历史剧,真有它的东西

立青的个性更为天真烂漫,他对事情的追问,对真理的追求,往往不离本心,初看是离经叛道,反而是更具有开创性。

立青对立仁的不满,很大程度上也来源于他对主义、对政党、对所谓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

9.2分的历史剧,真有它的东西

为革命献身、为主义牺牲当然是时代的潮流。但是若是把家庭、伦理、人情都全然不顾,那这种革命的意义又何在呢?

历史是需要互读的,唯其如此,我们才有可能接近历史的真相。 电视剧中有这样一个情节:1937年的南京,在商讨对朱德的安保方案后,立青对立仁说「我觉得你没那么混蛋了……以前我老在想,咱们俩到底谁是混蛋……」

9.2分的历史剧,真有它的东西

共产党,国民党,当过了那个历史阶段,孰是孰非?有时需要把把前尘往事翻过来看,当然这需要更阔大的胸襟和底气。

电视剧中有很多春秋笔法,它显示了历史进程中的错误、曲折和残忍,但是也正如瞿恩说的:「我们的党像大海一样,有一种自我调节自我净化的能力。」

杨氏兄妹是理想主义的典型,瞿恩则是理想主义的化身。真正决定这部剧作底色的人物,我认为是董建昌,它是一个真正带有「国民性」的角色。

9.2分的历史剧,真有它的东西

别人骂董建昌是个卖花布的,他也常常以此自嘲。他可以为谁所用,但绝不会为谁绝对效忠。杨立仁骂他是墙头草,但是中国人都是墙头草。「水至清无鱼」、「皎皎者易污」……这也正是中国人信奉的哲学。

董建昌比较实用主义,他没有圣人或者理想主义的负担,却成了圣人所说「极高明而道中庸」的人。他并未停止对中国前途的思考,从未停止对富国强兵的追求,但是他没有执主义之一端,而是拿来主义说话,谁的主义好用便用谁的主义。

董建昌在剧中有一段自剖,他说:「今日桂系,明日粤系,到头来又成了解放军。你女儿理想呀,完美呀,我老董做人做事百孔千疮,做官做得五花八门,般配不上。两个时代的人,误打误撞到了一起,潮流嘛,凡革命,必然泥沙俱下,鱼龙混杂,我董建昌从泥沙里拱出一条命来,哪里还能像她那样白玉无瑕?」

9.2分的历史剧,真有它的东西

董建昌还说:「话又说回来了,粤系也好,桂系也罢,国军做着,解放军也敢当,我董建昌以不变应万变,什么不变呀,做中国人不变呀!还不都是中国人?我老董打鬼子怎么样?一身凛然正气,率领堂堂之师,保卫我祖宗艰苦经营遗留吾人之土地,名正言顺,痛歼力尽,生为军人,死为军魂。」

董建昌将一饮而尽,还说:「老爷子神灵在上,这回不是我老董错了,是你女儿错了。我老董善变,这一次没有变错。华夏立国垂五千年,虽然盛衰兴替,或强或弱,但至少在名分上从来不会有损于统一之局面。以人事而言,英雄角逐,兔起鹘落,乃有成王败寇之谓,但也从未破坏过做中国人的自尊心。还不都是华夏子孙,何必非得恩断义绝,守一隅之地,逆大势之所趋?」

9.2分的历史剧,真有它的东西

董建昌的这一番话,简直是这部剧作的主旨。

电视剧中,还有另外一个底色式的人物就是瞿妈妈,而且她的出现,往往和吃饭联系在一起。这也似乎是创作者想表现的中国的一句老话:「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9.2分的历史剧,真有它的东西

杨家三兄妹,代表着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两极,而董建昌和瞿妈妈的形象,则代表着世道人伦的日常。整部《人间正道是沧桑》的立意,导演与编剧想表达的是——

1840年以来的中国人,不管信仰何种主义,选择什么路线,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民族的救亡图存和每个家庭的幸福安康。这就是顺应历史潮流的「正道」,值得尊敬和纪念。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新华娱乐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ygynd.com/ygynd/5293.html

(0)
新华娱乐网的头像新华娱乐网
上一篇 2025年3月28日 下午2:03
下一篇 2025年3月28日 下午2:07

相关推荐

  • 美剧,又进化了

    Nose 《星期三》的第二季,又进化了。这种进化,也可以看作是美剧产业对2025年文化市场格局的全新调整。 《星期三》第二季 下面可能会有些微剧透。 前四集目前的剧情,解决了第一季结尾留下的那个悬念,也就是星期三的跟踪者是谁?是艾格尼丝·德米尔,她现在成为了星期三新调查中的一个次要助手。 而第一季的主要反派被转移到柳山。她的故事线似乎在她释放泰勒后走向终结,…

    2025年8月20日
    5500
  • 最后一位电影巨星?我不同意这个说法

    莫小仙贝 《碟中谍》系列终结,昨天我们回顾了这个系列的三十年漫长历史(),它和世界政治、文化、科技的互动关系,今天想来谈谈这个系列最核心的人物 ——演员汤姆·克鲁斯。 克鲁斯出道四十多年来,他不仅是一名演员,持续带来复杂且不断演变的银幕形象,他更作为一种文化「图腾」,代表了好莱坞的全球影响力,代表电影这种媒体超越凡俗生活的魅力。 克鲁斯在影坛的初步亮相,是通…

    2025年6月4日
    11800
  • 姜文生涯唯一失败作品?且慢

    灰狼 (请参考作者的《你行!你上》评论文章:) 作为华语电影最重要的导演之一,姜文作品并不多,三十一年才拍了七部。 回看他的导演创作历程,我们能发现一个非常牛逼的现象。 他的处女作《阳光灿烂的日子》一鸣惊人,直到现在依然被很多人奉为华语经典。 《阳光灿烂的日子》(1994) 《鬼子来了》使姜文不得不在创作黄金期沉寂五年,但一直被很多人认为是他导演生涯中最优秀…

    2025年7月27日
    5400
  • 以前的科幻电影,比现在的牛逼

    作者:Ed Park 译者:Issac 校对:易二三 来源:Criterion (2020年1月17日) 70年代科幻电影中,场景最为怪异的可能要数1971年的《最后一个人》了。 《最后一个人》(1971) 影片根据理查德·马特森的小说《我是传奇》改编,它想象了一个世界,一场遥远的战争的余波消灭了大部分人类,幸存者不是变成吸血鬼,而是变成了野性的、患上了白化…

    2025年7月20日
    5700
  • 日本动画史上,延续四十年的奇迹

    一个树宝 又一集哆啦 A 梦剧场版在国内公映了。 这几年,哆啦A梦的剧场版真的是在国内上了不少,几乎年年和日本「准同步更新」,没有缺席过。 而且也不用太多宣传,电影的票房从来不差,因为大家对它的预期非常适度(它就是一集哆啦A梦而已啦),它也总能稳稳交付。 《哆啦A梦:大雄的绘画奇遇记》 今天想来谈谈哆啦A梦剧场版四十年的历史,因为我感觉可能有观众以为它来得太…

    2025年6月2日
    154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