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延的最新科幻片,确实拿出了顶级创意

Eros

当我们看到《未来赞美诗》的时候,并不会将注意力过度放在这部短片是全程使用 vivo 手机完成的,且未用到任何辅助设备。因为运用手机拍摄带来不逊电影级的影像成品,这已经是我们早就可以接受的一件事。

更值得关注的是,它承载的叙事越发成熟,蕴含的思想日益锐利。

韩延的最新科幻片,确实拿出了顶级创意

《未来赞美诗》

《未来赞美诗》是vivo和FIRST影展持续合作产出的第四部名导短片,全长20多分钟,观看过程中,屡次被巧妙的叙事反转和科幻创意所震撼。

短片是关于记忆储存的,它先用一次视角和身份的反转,让整部影片的情感重量改换全新落点,迫使观众重新审视哀恸与记忆的本质,再从社会学维度实现对科学概念的突破,让观众对科技的未来产生深刻的反思。

故事一开篇,是一个大家很熟悉,而又能够瞬间共情的温暖场景。儿子回家,母亲却像小孩一样躲在衣柜里,原来是儿子要说服母亲去做健康检查,她就像儿子小时候一样,听到去医院就躲进衣柜逃避。

其实人物身份的置换,从这个时候就已经开始构建。越是短的篇幅,越需要这样精细的结构。

在医院等待检查的时候,他们偶遇记忆储存公司的推销,所有的铺垫都将观众的预期导向一个关于「如何为亲人留下念想」的温情故事。

韩延的最新科幻片,确实拿出了顶级创意

从一个短片的篇幅来说,这个时候已经完成了第一幕,叙事真正的力量,在反转的瞬间爆发。我们已经预埋后续剧情,一定会有人储存记忆,但没想到离世的并非母亲,而是健康的儿子。观众此前所见的一切,原来都并非实时发生的情节,而是母亲正在访问的、儿子生前储存的记忆片段。

这并非一次简单的剧情反转,而是一次彻底的视角和身份的置换,呼应了之前衣柜的剧情,完全颠覆了观众的情感预设。

之后,叙事主体从儿子转移到母亲身上,她成为故事真正的核心主角,一个独自面对丧子之痛、试图在数字残影中寻找慰藉的幸存者。这一结构性的颠覆,迫使观众重新评估此前看到的每一个互动细节,将一个关于「活着与关怀」的故事,重塑为一个关于「怀念与铭记」的长歌。

韩延的最新科幻片,确实拿出了顶级创意

很多观众知道,韩延的电影创作始终围绕着生命这个核心母题。他持续探索着人类在面对疾病、衰老与死亡时的情感状态。

《未来赞美诗》是一次延续,也是转向,它继承了韩延「应对失落」这一议题的关注,却彻底颠覆了他以往作品给出的答案。

如果说他过去的电影是在人际关系和自我奋斗中寻找慰藉,那么这部短片则大胆地往前走了一步,质疑慰藉的本质是如何被异化。

从过去到影片中的未来,人的记忆和思念载体,经历了从文字到照片,再到视频,再到全息记忆互动的过程,日益升级,高触感、高觉知的形态,一定程度上弥合了某些难以支撑的瞬间。而韩延标志性的治愈风格,叠加出一种带有强烈未来感的视野。

韩延的最新科幻片,确实拿出了顶级创意

故事提出了一个掷地有声的问题:如果治愈悲伤的药方带来比悲伤本身更复杂的后果,会发生什么呢?韩延的思考已从对自然死亡的哲学探讨,转向对非自然的、被技术异化的「后生命」状态的思考,捕捉到了当代社会对技术主义侵入人类最私密情感领域的普遍焦虑。

这里也不得不提叶童的表演,她饰演一位膝盖患病的老年女性,走路蹒跚,但是可以感受到她身上积蓄的强大能量,尤其是对生命的悲恸之力。通过她每一个表情,通过她无声的呐喊,能够让观众非常切身地感受到这种冲击力量。她的表演,是整个故事科幻性与人文性的立足点。

韩延的最新科幻片,确实拿出了顶级创意

一流的科幻片,常常都会有一个从科学概念到社会批判的递进。

本片的做法是,它最核心的科幻设定,并非记忆储存技术本身,而是它作为一种营利性服务的实现方式。为了「再见」儿子一面,母亲掏空积蓄,最终只能负担得起浅度的记忆访问权限。

随着财力进一步枯竭,她最终只能入职这家公司,通过推销技术,换取观看一段5秒钟的、循环播放的影像片段。

韩延的最新科幻片,确实拿出了顶级创意

这种设定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数字阶级鸿沟,故事将一个抽象的社会学概念具象化。在未来,我们最私密的感情,可能也将被置于付费墙之后。

这个极具创意的设定,也是影片最令人恐惧的隐喻。它象征着生命、母爱,最终被降解为一个个支离破碎、无限重复的数据包。

这无疑是对当代数字媒体文化,也就是记忆的GIF化的绝妙讽刺。这段循环播放的影像不再是疗愈的工具,而是一种精神折磨的机制,将母亲永远囚禁在一个毫无意义的瞬间,彻底阻断了她的真实哀悼和情感康复。

影片的整体气质,从一个温情的场景出发,最终走向尖锐的反思,也让人想起库布里克的名作《闪灵》,同样是陷入一种循环困境,最终导致人失去理性。

也许《未来的赞美诗》正是解答了《闪灵》的谜题:人为什么会陷入一种循环,最终并接受这种循环,因为对眼前的生活不抱继续前行的希望。

韩延的最新科幻片,确实拿出了顶级创意

《闪灵》

而科技的发展,本应该是给人这种希望的。

王顾问的辞职表面上是人性光辉的闪现,但这一行为恰恰反衬出体制的残酷,或者说他从这个母亲身上看到曾经的自己,他得以清醒与解脱。但这个可怜的母亲,成为了压迫她的那台机器上的新齿轮。

韩延的最新科幻片,确实拿出了顶级创意

在母亲、回忆中儿子的身影,以及代表资本的王顾问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角色,一个念着对未来的赞美诗的流浪汉。这类的角色,看似有些神智上的与众不同,但在大多情况下都承载着某种意义上先知的角色。

韩延的最新科幻片,确实拿出了顶级创意

他身上布满芯片、已经快没有多余位置了。尽管他住在公园的帐篷里,看上去被现代生活抛弃,但他仍然成了数据殖民主义的字面化呈现,描绘出社会最脆弱的群体如何被彻底物化,身体沦为廉价的服务器和活体硬盘,这是将人视为数据来源的社会逻辑发展到极致后的恐怖图景。

给流浪汉注射芯片后,母亲终于获得与儿子的回忆相处的员工福利。她如此苦心才能获得5秒的相处,不由得让人想起前面的剧情,富人家庭正在付费提取一只宠物鼠的记忆——人不如鼠啊。

韩延的最新科幻片,确实拿出了顶级创意

这个荒诞的细节是整个故事对社会讽刺的巅峰,它揭示了这个世界令人发指的不平等,对于穷人而言,记忆是维系情感的、破碎而昂贵的必需品。

但对于富人,记忆则是一种后人类式的、轻浮的奢侈消费品。他们也有眼泪,他们也对宠物有真的感情,只是这种情感本身就具有了阶级性。

未来是否真的值得赞美,在故事所塑造的未来,并不遥远,而这一项科技诞生的初衷,或许是为了以人为本,但是其落地执行仍然难以避免地产生了阶级分化,导致穷人无法享有这项技术。

同时,因为对情感的需求,对回忆的依赖,新科技在穷人的生活里,反而成了一种难以摆脱的电子鸦片。不计成本的投入,导致自己只能变成新的「下线」。

韩延的最新科幻片,确实拿出了顶级创意

故事的标题与内容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这个未来真的值得赞美吗?

所以《未来赞美诗》标志着一位人本主义导演,将长期以来对死亡母题的痴迷注入到一个更具批判性、更富警示意味的叙事模式中。

他不再仅仅是抚慰观众,更是在向他们发问。

韩延的最新科幻片,确实拿出了顶级创意

整个短片的制作,全程使用vivo手机拍摄,无任何外接辅件,本身就构成了一个有趣的悖论。一个代表着影像创作可以打破阶级,让人人都有创作载体的工具,被用来讲述一个关于技术剥削与阶级分化的故事,这为影片增添了一层媒介自我反思的深刻含义。

韩延导演在《未来的赞美诗》的映后,提到自己对未来科技是持一个拥抱态度的,但从这个故事也可以看出,尽管拥抱未来,期待未来,他也不由得思考,好的科技最终是否会导致坏的结果?让科技在前行路上走入歧途的到底是什么?

但科技巨头反身回望,停顿的片刻,无论如何也是一种希望的所在。

韩延的最新科幻片,确实拿出了顶级创意

时间步履不停,未来必然会到来,当我们以人文情怀凝视科技发展的深渊时,人类最本真的情感 ——那份对美好的永恒向往,终将成为照亮前路的灯塔。

让我们在数字洪流中始终紧握人性的罗盘,指引未来之舟航向充满希望的彼岸。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新华娱乐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ygynd.com/ygynd/49230.html

(0)
新华娱乐网的头像新华娱乐网
上一篇 2025年7月27日 下午3:28
下一篇 2025年7月27日 下午3:39

相关推荐

  • 从《大白鲨》到《让娜·迪尔曼》,改变世界电影的1975年

    作者:Adam Nayman 译者:易二三 校对:覃天 来源:Sight & Sound (2025年夏季刊) 导语:《大白鲨》(Jaws)与《让娜·迪尔曼》(Jeanne Dielman, 23 quai du Commerce, 1080 Bruxelles)。这两部影片的片名长度——一部是令人联想到尖牙利齿的简洁标题,另一部则是女性名字与完整地…

    2025年6月25日
    13700
  • 好莱坞从堕落到反弹的一个关键节点

    作者:Louis Menand 译者:易二三 校对:覃天 来源:The New Yorker (2021年4月5日) 1963年12月,《生活》杂志出版了一期关于「电影」的特刊。该杂志断言,美国已经落后于世界其他国家。好莱坞太胆小,太担心国家「形象」。与此同时,瑞典、日本、意大利和法国的电影人正在制作人们会谈论的电影。该杂志总结道:「当整个电影界都在为新的刺…

    2025年8月4日
    5400
  • 70年代第一个打入国际的华语导演

    作者:Darragh O’Donoghue 译者:易二三 校对:覃天 来源:Senses of Cinema(2025年2月) 「事情并非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官吏张诚(陈慧楼饰)说道,他是《空山灵雨》( 1979)中心思深沉的主角之一。 他意中所指的是片中角色——例如某财主的夫人,实际上是盗贼白狐(徐枫饰)——并非总是如他们所声称的那样,而是暗藏心机。 《…

    2025年8月27日
    13600
  • 当他打算翻拍自己的旧作

    作者:Max Carpenter 译者:Issac 校对:易二三 来源:Reverse Shot(2022年8月4日) 电影《迷离劫》于1996年上映,是一部精湛的喜剧,不过这不仅仅是因为扮演导演雷内·维达尔的让-皮埃尔·利奥德的假声。 《迷离劫》因其核心矛盾而成为了一部喜剧:涉及到自杀式的、停滞不前的电影制作文化,而这部电影本身辉煌的活力和新鲜感明显地反击…

    2025年8月8日
    4800
  • 特殊的一天,谈谈电影的死活问题

    Nose 今天,6月9日,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国际档案日。 我们来聊一个电影档案的问题,也就是,电影的死与活。 电影拍出来,能够让我们每个人看到,是依托于某种物理存在的。早期是胶片,也就是底片素材、各种中间片,再加上最终的放映拷贝。 今天,即便电影转变为数字载体,但数字也并非凭空存在,它仍然是以磁盘的形式,占据着现实的物理空间。互联网一样是各种存储设备的组合…

    2025年6月10日
    130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