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PUA的黄圣依,才不是什么弱女子 母女间的控制与反抗。“不接受也得接受,决定权在我。”这句话或许大多数人在童年都听父母说过。没有话语权的孩子被安排去上课外班、参加竞赛、穿什么衣吃什么饭……黄圣依的经历让人意识到,她不仅被前夫操控,更被母亲操控了一生。
最近,黄圣依和母亲一起参加了《是女儿是妈妈》的综艺,她的童年生活首次完整地展现在大众面前。一个在高标准严要求的母亲控制之下的童年,让观众感受到一种熟悉的窒息感。母女之间的沟通有时会陷入无限循环的矛盾中,明明是母女,却像两个最熟悉的陌生人。
黄圣依一进家门就开始争吵。她几次发现家里的地板没擦干净,提议请位阿姨来减轻母亲做家务的辛苦。高知母亲用普通话、上海话、英文交替轰炸,拒绝了这个提议。争吵从客厅转移到厨房,黄圣依尝试举例生活中的问题,但母亲总是打断反驳。冰箱里的过期食品也让她们争执不休。黄圣依打起了感情牌,但母亲的不满反而升级,指责女儿搬回来住给她带来麻烦。这场对话最终以黄圣依夹菜打断母亲而结束,弹幕上充满了“窒息”的评论。
黄圣依决定报考电影学院成为演员,这理所当然成为母亲这辈子最愤怒的一件事。得知女儿所受的舆论非议后,母亲说希望她做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但这“普通”标准极高,甚至超越了黄圣依的年龄层。母亲嘴上认同鼓励教育的观点,但实际上给了黄圣依一个完全被打压的童年。女儿目前取得的成就,在母亲眼里微不足道。
黄圣依被前夫处处打压还能维持10多年的婚姻,让她有了“忍者”的称号。今年,母亲的到来让大家明白了黄圣依超乎常人的忍耐从何而来。如此令人窒息的母亲,却异常普遍。近年来,越来越多明星母女携手上综艺节目,观众发现,即使在普通人眼中已经很成功的女儿们,也依旧拥有一位严厉、挑剔的母亲。女儿们或许能扛住外界压力,却无法甩掉母亲的数落。
陶昕然在节目中哭诉自己7岁时祈求母亲陪伴却被忽视的经历。成年后无论取得多大成就,都无法治愈童年的“被遗弃感”。母亲的严厉教育让她从小抛去了七情六欲,成为一个情绪不被任何外物影响的人。尽管如此,陶昕然还是无法原谅童年的母亲,但她同样心疼操劳的母亲。女儿是母亲最激烈的批判者,也是狂热的拥护者。
柳岩的母亲对女儿的挑剔贯穿节目始终,但在一切故事开始之前,柳岩勇闯娱乐圈的契机是为了给母亲治病。节目播出后,柳岩理解母亲,她说80后的小孩都是如此,那个年代的教育也向来如此。女儿们逐渐拥有“母亲”视角,即使经受过黑暗的童年和一生的挑剔,女儿还是对母亲有种天然的依赖和宽容。
李嘉格母女关系要好,但结婚后母亲总觉得女婿和亲家把女儿带坏了。李嘉格开始变得有边界感,不再想和母亲同床共枕。母亲将生活的痛苦、不满全都向李嘉格吐露,婚后的她再也承受不住。母亲曾对李嘉格说:“我不希望你生孩子,你有了孩子,最爱的人就不会是我了。”无论是针锋相对还是亲密无间,以“爱”之名的控制始终在母女的关系里流动。
母亲经常会说“我对你付出太多”,要求女儿完成未竟的心愿或索取超额的关注。上一代许多母亲为了家庭放弃了很多人生规划,需要通过女儿依赖自己来获得主体性。母女更像是一个“共生”系统,彼此有许许多多无法分割的因素。母亲会带着女儿出现在女性特定的场景,用她的审美打扮女儿,女孩该是什么样就让她变成什么样。
女儿们在新时代长大,发现母亲的观念有太多局限性。女孩并不是只能待在舞蹈房,40岁的女孩也不必嫁给老头。女儿从“顺从”转而“抵抗”母亲的同时,也在抵抗时代的局限性。一位网友因为吵架被母亲拉黑,这种爱恨交织让她十分痛苦。试着“拉黑”一次母亲,放下“试图拯救母亲”的心态,主动减少对母亲精神的依赖,可能会发现母女关系的漩涡可以缩小很多。
上野千鹤子提到,最能看穿母亲“看似合理实则矛盾”的是女儿,被这些矛盾所捉弄的也是女儿。每个人都不完美,在要求母亲成为“合格母亲”的时候,我们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成为试图控制对方的那个人。女儿和母亲之间有太多的冲突纠葛,但双方都不愿放手的前提,或许就是爱。当时代的沟壑无法跨越时,不要停在和母亲的谈判桌上,在爱转化为恨之前,先往前走走看,人生还有太多的事情要做。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新华娱乐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ygynd.com/ygynd/24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