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最佳之一!有这个票房它值得

漠一

最近,《幽灵公主》在国内上映,预测票房接近 1 亿,作为老电影,这是个挺令人震惊的数字。

《幽灵公主》曾入选日本《电影旬报》评选出的九十年代十佳日本电影。

最专业的日本电影杂志评选出的榜单,没有谁能比它们更权威了,它们的选择是下面这些影片——

1.《月出何方》(崔洋一)

2.《奏鸣曲》(北野武)

3.《搬家》(相米慎二)

4.《X圣治》(黑泽清)

5.《五个相扑的少年》(周防正行)

5.《谈谈情跳跳舞》(周防正行)

7.《托卡莱芙》(阪本顺治)

7.《花火》(北野武)

7.《幽灵公主》(宫崎骏)

10.《3比4X10月》(北野武)

10.《死而无憾》(石井隆)

日本的外来者

这个榜单包括并列的排名,实际上是十一部影片,前三名都是1993年的作品,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外来移民在日本的生活状态。

这其实就是对九十年代日本社会的最好反照。

从八十年代以来,在日本的外国打工者与日俱增,社会人口结构和劳动群体组成结构的变化,也直接带来了民众关注的议题。从这个时候开始,以中裔日本人和韩裔日本人为主角的社会话题开始逐渐受到关注,而这些外来人口参与到社会进程的改变中,也进入到日本的社会关系、家庭关系中,也就必然带来民族之间的关系问题。

所以,我们便在1984年小栗康平导演的《为了伽耶子》中,看到了对这些议题的表现,从反思战争的角度,描写那些被战争割裂了情感的日韩人民所遭遇的生活危机。

十年最佳之一!有这个票房它值得

《为了伽耶子》

而在这人九十年代十佳日影榜单首位的导演崔洋一,正是当时八十多万日籍韩裔人之一,中国观众最熟悉的他的导演作品可能是《导盲犬小Q》。

早年崔洋一作为导演大岛渚的助理导演开始展露头角,他在1993年执导的这部被放到榜单首位的《月出何方》,是与自身关系最为密切的一部电影,放在日本电影的大语境下,《月出何方》也是在大岛渚的《绞死刑》之后,再次关注在日朝鲜人的重要影片。

十年最佳之一!有这个票房它值得

《月出何方》

对于九十年代的日本电影而言,外来者可以说是一个普遍主题,早年的《东京爱情故事》或者《爱在东京》,都是外来者对现代大都市的憧憬,《月出何方》用真实不乏幽默的语言,强化了不同民族之间、社会阶级之间的差异。

每当新司机迷路求助,总会被提醒「看月亮是从哪边出来」,对于在日本生活的这些外来少数者来说,「寻路」,也可以被看作是对寻找一个身份定位的渴望。

同一年北野武导演了《奏鸣曲》,相米慎二拍出《搬家》,而这个话题在后来的1996年有了更为观众熟知的《燕尾蝶》,获得商业与艺术上的双重成功。

十年最佳之一!有这个票房它值得

《奏鸣曲》

这份榜单中的这些电影,是对那个正发生着大变动的日本社会的戏剧化记录。

有意思的是,你会发现,其实在那个十年中,在国际上获得声誉的一些日本电影并没有被放在这份榜单中,比如1997年今村昌平拿下金棕榈的《鳗鱼》。

由此,我们也可窥见旬报选择这些电影的历史性视点。

十年最佳之一!有这个票房它值得
《搬家》

制片体制的大换血

九十年代之前的日本电影,经历了一段低迷混乱的时期,虽然七八十年代有不少日本电影拿下国际奖项,像是《爱的亡灵》《楢山节考》等等,但这些世界级的认可并没有带来日本电影市场的繁荣,本土国内电影市场依旧以黑帮片、粉红电影为主,还要面对好莱坞的强势进攻,在这种本土创作式微的状态之下,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到来了。

日活等旧体制的大制片厂的倒闭,为日本电影产业的变动提供了新的空间和可能。

十年最佳之一!有这个票房它值得

《楢山节考》

早年日本电影黄金时期的作品大都出自松竹、大映、东宝、东映四大电影公司,六十年代总制片数超过五百余部的几家大公司在二十年后,仅剩三家,而制片总数也骤降到一年仅二十多部,以日活公司为例,虽然做出一些调整,比如废除制片人制度,独立发行部门等等,但都于事无补。

松竹公司在当时主要依靠《寅次郎的故事》系列,但后来主演渥美清去世,松竹公司这种过度依赖的问题就显现出来,令其难有核心作品支撑。

十年最佳之一!有这个票房它值得

《寅次郎的故事:寅次郎芙蓉花特别篇》

不过也同样有例外存在,当大公司陷入僵局之际,也有像国映、新东宝以低成本、低预算、短周期的方式,用粉红电影甚至击败了日活。

在当时,除了电视机的冲击,随着录像带的普及,家用录像机的使用,以及租售录像带的新型方式,在家里看电影已经成了普遍的生活方式,对硬件和内容和需求急剧扩张。

如此,给电影行业带来的冲击一方面是成人录像快速发展,以及专供录像带的门店增长。而不在影院上映、专供录像带市场的录像电影,由于低成本就能完成,也为新导演提供了更多机会。

十年最佳之一!有这个票房它值得

《变态家族》

九十年代初,超过一半制片总数的影片都是粉红电影,这种带有情色的主题的电影某种程度上一直在支撑着电影产业。

虽然这一电影类型一度在评论界受到指摘,但是也有很多新人导演在此类型上积累了经验,事实上,很多以后转战普通电影制作的导演,第一部作品都可以看作是广义的粉红电影,比如周防正行的《变态家族》,又或者是黑泽清的《神田川淫乱战争》。

而他们,刚好又是这十年日本电影另一股趋势的代表。

新导演的崛起

对于日本电影而言,九十年代也是新导演崛起的一年,年轻的导演们开始在国际影坛上亮相。 1991 年,竹中直人的处女作《无能的人》拿下威尼斯费比西奖。 1995 年,是枝裕和的《幻之光》拿下威尼斯金摄影机奖。 北野武、河濑直美、岩井俊二也都得到国际节展的肯定。而榜单上的周防正行、黑泽清也更是这个十年内绕不过去的新秀。

周防正行导演的《五个相扑的少年》在当年拿下了日本多个电影奖项,这个大学里相扑俱乐部的故事,关于运动的励志与热血。影片还带动了当时日本电影的运动题材。

十年最佳之一!有这个票房它值得

《五个相扑的少年》

而以相扑为代表的日本传统文化,面临的问题是被当代人所忽视,周防正行用一种轻松、幽默的风格让年轻一代重新燃起兴趣,在这个过程重新找回传统的价值。

后来的《谈谈情跳跳舞》可以说讲了一个男人的中年危机,虽然这个词如今很普遍,但在当时一个毫无风采的中年男人形象并不多。周防正行总是能保持一份带有温柔的特立独行,在能够满足大众娱乐需求的时候,似乎又在大众之外,善意地提醒有点萎靡的中年人一定要振作起来。

十年最佳之一!有这个票房它值得

《谈谈情跳跳舞》

他与好友黑泽清等人为代表的「立教一派」与早期的日本新浪潮一脉相承,彼此间互通有无的合作方式是日本艺术电影的强心剂。

大制片厂制度在九十年代遭遇崩溃,随着日本艺术文化振兴基金的政策辅助,以及保险、银行等大企业的投资,让众多新锐的小型独立制片公司发展起来, 这也为电影界带来了更多新鲜血液。

新锐导演从电视界、纪录片界、文学界和漫画界纷纷脱颖而出, 从相声演员转行的北野武,最擅长的就是用抒情的方式描写暴力。

十年最佳之一!有这个票房它值得

《3比4X10月》

北野武的作品绝大部分都是自编自导自演,并且很多都是自己剪辑,按他的说法,只有自己才知道自己走路的节奏。

《奏鸣曲》《花火》《3比4X10月》都表现了残酷暴力和对死亡的恐惧。他是一个秩序的破坏者,又是一个在混乱挣扎下的边缘人物。

十年最佳之一!有这个票房它值得

《花火》

在北野武的电影中包含了对尊严的维护、无奈中的抗争,但同时也是当时日本动荡不安、精神危机的一面镜子。

战后的三四十年,日本正在向福利型社会过渡,但是随着经济泡沫崩、奥姆真理教的杀人事件、阪神大地震,又让人们对生活环境产生担忧。

而暴力同样是其他导演一贯的主题,三池崇史、阪本顺治、黑泽清、都在作品中展现了暴力对个体及社会的影响。

十年最佳之一!有这个票房它值得

《X圣治》

北野武很难用一种风格来概括他,他对待生命与死亡的话题似乎举重若轻,最有张力的,是把暴力的紧张、突发与温情的克制和含蓄交织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反差。

《花火》拿下金狮的1997年是日本电影复兴的一年,前辈今村昌平的《鳗鱼》获得戛纳金棕榈。在三大电影节的频频亮相,毫无疑问,日本电影在这一年抵达了一个发展高潮。

同时在这一时期,押井守和宫崎骏两位导演又为日本动画在世界赢得了赞誉。当然,当时的他们都算不得新人了。但作为日本电影中动画电影创作者的代表,他们也是日本电影文化,甚至以电影展现日本独有历史的重要代表。

押井守用画笔来展现自己对生命、人性的哲思,渗透着无国界的公民意识。 宫崎骏的风格高度统一,一类是战后反思,一类是环境保护,榜单上1997年的《幽灵公主》就属于后者,人类利用科技探索自然,但世界上的万物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面对自然,也应该有所敬畏。

十年最佳之一!有这个票房它值得

《幽灵公主》

这份榜单上那些当时的青年作者,如今也都成为了大师。这也证明了,九十年代的确是日本电影一段令人瞩目的发展时期。

旬报的选择,不仅涵盖了日本最具代表性的一批导演,在作品风格上也体现了多元的特点,善于用抒情描写暴力、高度 关注少数民族等等。

在这段时期内,日本电影似乎在以一种更为开放的姿态,在观照传统文化的同时,也体现出在自然、世界面向上超国界的公民倾向。这些电影,都是在日本这跌宕的十年里寻找自我定位的表征,不是地理上的,而是心理上的。

它毫无疑问是决定了今天日本电影样貌的一个十年。

对于那些向内无法找到答案的问题,这是求解的唯一办法。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新华娱乐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ygynd.com/ygynd/19010.html

(0)
新华娱乐网的头像新华娱乐网
上一篇 2025年5月2日 下午1:28
下一篇 2025年5月2日 下午1:39

相关推荐

  • 说他是日本最伟大演员,没有异议吧?

    感恩而死 日本人真的是一个超爱喝啤酒的民族,亲朋好友、同事聚餐时,不管三七二十一,一杯啤酒先干了再说。当然,他们没有强行劝酒的文化,用一个「酒精过敏」之类的理由就能轻松化解,也不会因为你不喝或喝得少而觉得你没诚意。 由于工作的关系,我在国内接触过无数日本影人,在饭桌上他们几乎毫无意外地都会点一款啤酒,那就是青岛。「入乡随俗」当然是一大原因,但说到底,在日本人…

    2025年6月19日
    4000
  • 9.4 分!我心中最棒的战争剧之一

    张雪 说起《地下交通站》,看过的人应该不少。印象中总觉得这是部很老的剧,一查,其实也就是2007年,离现在也就十多年时间。兴许是中国社会在这十多年间的变化实在巨大,守在电视机前等着看一部剧的日子竟显得这么久远了。 《地下交通站》(2007) 这部剧可以说是情景喜剧版的《茶馆》,一个主营驴肉的饭馆,一样的乱世经营,三教九流都从此过,群丑群英轮番上场。少了茶馆的…

    2025年4月29日
    6200
  • 二十年了,战争剧超不过他

    赛人 在我的采访经历里,黄梅莹和李幼斌是最不配合的,但却给我留下别样的好印象。 李幼斌 黄梅莹 两人在表演时,个性如此鲜明,在角色之外,却力求暗淡。我还同时见到过这两位,是在八一厂演员剧团周年庆的酒宴上,黄梅莹一身利落的戎装,仍掩不住她的人淡如菊。 印象中,李幼斌是着便装。据说那次酒宴的费用,是被刚入八一厂的李幼斌一人揽了下来。他应该属于酒风浩荡的人,他端着…

    2025年7月9日
    300
  • 国产最强反派,想不到是他吧?

    赛人 我对姜文有着各种各样的情感,其中貌似微不足道的一点,是他把十七年银幕上的几大恶人,都请到了他自己的电影。 如方化之于《阳光灿烂的日子》、陈强、陈述之于《鬼子来了》。印象中,那是他们最后在银幕之上的闪光,却依旧光彩夺目。 《阳光灿烂的日子》 这三位再加上葛存壮和刘江。是中国观众最为熟悉的五大恶人。 《鬼子来了》 十七年期间(1949-1966),还有项堃…

    2025年5月30日
    5000
  • 奥斯卡给它,是对的

    作者:Carlos Aguilar 译者:覃天 校对:易二三 来源:《标准收藏》 (2024年11月26日) 在吉尔莫·德尔·托罗的电影《水形物语》(2017)中,有一个令人难忘的场景:两滴雨珠在行驶的公交车窗上完美地同步舞动。 尽管这似乎遵循物理定律,但在我们渴望寻找意义的眼中,它们的相遇并不显得偶然,反而像是宇宙的精心安排。这一动人画面凝聚了德尔·托罗电…

    2025年4月9日
    75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