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黄晓明褪去“霸总”外衣 新作市场遇冷!黄晓明在新作《阳光俱乐部》中增重30斤,彻底摆脱了昔日“霸总”形象。然而,这部电影上映后市场反应冷淡,票房仅徘徊在500万元左右,与群星云集的演员阵容形成鲜明对比。

《阳光俱乐部》讲述了一个关于疾病与死亡、生活与生命的故事:母亲被诊断出胰腺癌晚期,两个儿子从各自的角度努力让她好起来。影片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路径,除了患癌的母亲,还增加了身为医生的哥哥吴迪(祖峰饰)和40多岁却心智停留在10岁左右的“大孩子”吴优(黄晓明饰)。哥哥得知母亲病危后飞往美国寻求尖端医疗技术,而有认知障碍的吴优则因对死亡的无知展现出对待绝症的特殊方式。他砸掉卧室的墙装上落地大玻璃让妈妈晒太阳,甚至通过自己的人脉寻找妈妈的旧情人只为让她重现笑容。影片在这些细碎的日常和猝不及防的笑点中,完成了对生命尾声阶段的凝视与书写。

电影中还有一个设定是贾樟柯饰演的蔡博士及其创办的“阳光俱乐部”。这个带有传销色彩的组织喊着“让阳光照进心房”“Don't worry, be happy”的口号。尽管蔡博士自己也不完全相信这些理论,却阴差阳错地成为吴优的精神支柱。蔡博士用简单易懂的鸡汤激励吴优,而吴优用孩童般的真诚笃信着蔡博士的理念。
《阳光俱乐部》的影像语言同样值得玩味。尽管片名中有“阳光”,海报也是明媚色调,但全片大多以冷调的蓝、绿色为主,阴天场景贯穿始终。即使偶尔出现阳光,也被统一在冷色滤镜下。这种反常规的视觉呈现与电影对“生”的思考形成了统一:当疾病来临时,生存不是温暖的和确定的答案,而是一种冰冷的、需要考验的事实。
电影中有一个戏剧化的场景,吴优天真地问母亲“你开心吗?”在得到肯定回答后,他紧接着说:“这样你的胰腺癌就会被治好啦!”本不知道自己患有癌症的母亲笑容瞬间凝固,真相也被吴优无意中戳破,观众也与主角一起直面生命的无常与脆弱。
遗憾的是,《阳光俱乐部》因为沉重的主题导致市场遇冷。这反映出当下中国电影生态的一些现状,在短视频争夺注意力的时代,这种需要静心品味的作品面临着受众门槛。它没有激烈的戏剧冲突,没有明确的善恶对立,甚至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剧情高潮。当观众习惯了被明确指引该如何感受时,《阳光俱乐部》选择了留白与不确定性。它以独特的方式完成了对生命本质的探寻,在希望与失望、阳光与阴影、理性与天真之间留下了广阔的思考空间,等待那些愿意沉浸其中的观众去发现。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新华娱乐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ygynd.com/ygynd/78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