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 summer
近日,演员张静初穿着学士服站上美国电影学院毕业典礼。因大专学历背景,即便修完所有课程,她也无法获得硕士学位,此事引发社交媒体热议。
对此,张静初发视频回应称:“看到大家对我的赞美和肯定,我很开心。这两年确实不易,也收获很大。不过我也不希望大家觉得我是学霸,我从来就跟学霸不沾边。这次毕业拿到也是Certificate of completion,也就是结业证书。”面对外界的质疑,她坦然回应:“我当然遗憾,但更骄傲。”
事实上,张静初属于手握“学渣逆袭剧本”的那波人:中专学历起步,靠自学考入中央戏剧学院导演大专班;40岁决定留学,托福连考三次压线过关。如此努力,只因为她说:“希望在有限的生命里,发掘出自己无限的潜能”。
有人认为张静初在这个浮躁的年代可以安静退出娱乐圈,大方深耕自我,磨炼硬核技能实属难得;也有人认为,留学全美电影学费最贵机构,与其说是上学不如说是结交人脉。但在张静初看来,外界的声音并不重要,获得真正的自由,必须从情绪和念头的牢笼里挣脱出来。
面对不同的声音,我们该如何在混沌中建立秩序?我们又该在保持内心平静的同时寻求自我成长?
PART 1 我们内心如何崩裂?
“焦虑”的环境与文化对我们的人格形成起到怎样的影响?“一方面希望统治一切人,另一方面又希望被一切人爱;一方面顺从他人,另一方面又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他们身上;一方面疏远他人,另一方面又渴望得到他们的发。”矛盾的心理与行为背后隐藏着哪些难以觉察的心理困境?
异常的敏感、苛刻的自我要求、难以释放的攻击性、对现实的逃避……又是否意味着我是“神经症的一员”?
社会心理学先驱卡伦·霍妮认为,人们通过爱、顺从、权力和退缩去对抗焦虑,以获得暂时的安全感。但当人们同时使用几种互不兼容的策略时,内心的冲突就会随之出现。对爱的病态需要让我们形成非黑即白的爱欲观点,认为“爱我的人不会伤害我”或者“不应该伤害我”;“顺从”让我们压抑自己的需 要,顺从一切人的潜在愿望,避免一切可能招致的敌视;“权力”让我们过度追求掌控感,陷入“如果我拥有权力,就不会受到伤害”的僵硬思维里;“逃避”则让我们习惯性切断与他人的情感联系。
这些对抗焦虑的方式无一例外都会导致内心的冲突,让我们不断远离自己真实的感受,在想象中构建完美的自己,逐渐形成神经症人格。
虽然这样形成的态度、性格、行为,在旁人看来是幼稚甚至脱离现实的,但这些策略确实能有效地把我们从焦虑、痛苦和困扰中解救出来,以至于我们难以察觉,或者不想察觉它们的“不恰当”。霍妮将这种因基本焦虑而形成的心理僵硬与行为刻板定义为我们人格中的神经症,它不是一种病态,只是正在受苦的我们对危险、苦痛做出的不恰当反应。
在《我们内心的崩裂》一书中,作者借由霍妮的视角,细致入微地剖析了神经症人格这个一直以来被人们视为“病态”“异类”的心理状态。在追溯人格形成的外在影响与内在原因的基础之上,探讨了现代人可以如何借由自我分析来克服神经症人格的阻碍,从而更好地认识和接纳自我,减轻时代性焦虑。
荐书:《我们内心的崩裂》
作者: 张蔚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品方: 蓝狮子
副标题: 霍妮谈这个时代的基本焦虑与自我挣扎
PART 2 内心安宁的力量
当下人们面临重重压力,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关于人生如何面对艰难和困境,如何活出意义和价值,一直都是哲学家、文学家探讨的主题,我们需要从经典哲学家的思想中获得启示,找到内心的和平与安宁,打开通往智慧的大门。
在《以内心的安宁抵御世界的纷扰》一书中,尼采研究专家白取春彦以自己的解读方式颠覆了尼采哲学思想的晦涩难懂,降低了尼采哲学的入门难度,在日本年轻人中掀起了“尼采热”。
白取春彦采集囊括尼采思想精髓的229则语录,分为“生”“爱”“己”“言”“人”“智”“世”“美”“心”九个篇章,阐述了三大主旨:“生之创造”“接受苦难”“向上的意志”。这些内容正是当代人所关注的焦点,句句直击心灵,能够引领读者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和价值观,为读者提供新的思考方式和精神力量。
当我们内心彷徨的时候,对人生的方向感到迷茫的时候,感觉自身渺小和无能为力的时候,或许我们需要一点尼采的精神来拯救。
荐书:《以内心的安宁抵御世界的纷扰》
作者: [德]尼采 [日]白取春彦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译者: 贾耀平
PART 3 我们的教育到底怎么了?
由苏珊 · 阿什福德撰写的《人生高弹性法则》深入探讨了如何在快速变化的世界中,通过提升个人的适应力和成长性来保持竞争力。作者结合多年的研究和实践智慧,提出了一套具体可行的方法,帮助读者将日常生活中的经历转化为学习和成长的原材料,并通过反思和行为调整实现个人发展。
书中提出了六大步骤,从调整心态到设定目标,再到实验和反思,每一步都提供了具体的方法和建议。这些步骤不仅适用于个人发展,也同样适用于团队和组织的成长。作者强调,成长不是被动等待的机会,而是可以通过日常的小事,通过不断的尝试和调整,主动去追求和实现的过程。
这本书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共11章,涵盖了个人成长和领导力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第一部分主要讨论了为什么在现代社会中保持高弹性是必要的,以及如何识别和利用最具成长潜力的经历。第二部分介绍高弹性法则的6大步骤。第三部分探讨了如何将高弹性法则应用于个体和组织。
荐书:《人生高弹性法则》
作者: 苏珊 · 阿什福德
出版社: 浙江教育出版社
出品方: 湛庐文化
原作名: The Power of Flexing
译者: 曲韵凡
PART 4 构建自我的主见
在信息爆炸的AI时代,我们面对海量的数据和选择,总害怕错失最优解。于是,我们宁愿将思考和决策外包给专家、技术和规则:医疗决策依赖专家诊断,旅行路线交由小红书决定,人生选择服从社会规则。这种“思考外包”让我们沦为自身生活的旁观者,甚至陷入“灵魂瘫痪”。
然而,《主见》一书揭示了一个反常识的真相:在人们竞相用AI破局的时代,你作为人本身的价值恰恰是比算法或专家更强大的决策利器。作为普通人,利用常识、广阔的视角、真实的感受和系统性思维也可以做出精准的判断。
为了夺回认知主权,本书提出5大关键路径:将注意力放在正确的地方;以终极目标为决策导向;忽略噪声,学会独立思考;综合多重视角寻求解决方案;自主判断如何使用专家意见。
在AI算法掌控信息的时代,真正的稀缺品是独立思考的能力。本书将帮你唤醒与生俱来的优势,在机器的局部优化之外,看见更广阔的可能性,并证明系统性自主思考才是人类不可替代的核心价值。
荐书:《主见》
作者: [美]维克拉姆·曼沙拉马尼(Vikram Mansharamani)
出版社: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品方: 湛庐文化
原作名: THINK FOR YOURSELF
译者: 陆霓
PART 5 在忙乱的世界找回平静
平常你是否有以下症状:
总是迫不急待想把待办清单上的每个事项都打勾。
迫切想要知道突发新闻,但看到越多新闻越焦虑。
无法忽略手机通知,随时查看各种消息。
休息时却无法放松,反而有懈怠的罪恶感。
小心!贪多心态与超常刺激正在拖累你的效率!
曾被TED誉为“有史以来最高效的人”——克里斯·贝利是全球知名的效率专家,却在一次演讲时焦虑发作,过往有效的高效技巧与放松策略,一夕之间全都失灵了。他才发现自己的高效计划似乎缺少了什么。保持高效依然很重要,种种提升效率的建议也都有用,只是如果不懂得节制和休息,追求极度高效只会走入倦怠和过劳的死角。
在这个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高效的时代,要达到真正极/致的高效,找回平静心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在《在忙乱的世界找回平静》一书中,贝利试验了各种找回内心平静的方法,包括:设定效率时间与休闲时间;建立成就清单,赞许自己完成的工作;列出可细细品味的活动,每天挑一个来品味;进行多巴胺戒断计划,降低超常刺激依赖;减少数字世界的活动,增加现实世界的活动;运动、冥想与减少摄取咖啡因。
在其看来,当世界混乱,当太多忧虑、担心和关注占据我们有限的时间,平静能帮助我们储备更多心理能量,做好工作、过好生活。
荐书:《在忙乱的世界找回平静》
作者: [加]克里斯·贝利
出版社: 浙江教育出版社
出品方: 湛庐文化
副标题: 喧嚣世界中的精心法
原作名: How to calm your mind
译者: 林文韵 / 杨田田
没有人能用标签定义你,
除非你自己同意。
事实上,
无论是年龄焦虑、经济压力还是外界质疑,
最终能破局的,
永远是那个持续学习、深度思考、情绪稳定的自己。
愿我们都能在喧嚣中守住安静,
在混沌中建立秩序,
在人生的剧本外,
写好自己的故事。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新华娱乐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ygynd.com/ygynd/57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