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是喜羊羊?"68岁的葛优在片场一脸茫然反问年轻演员,这个真实发生的对话片段被曝出后迅速引爆热搜。老戏骨与国民动画的"次元壁"碰撞,恰似两种流行文化在时光隧道里的错身而过。
事件缘起电影《刺猬》拍摄间隙,当95后演员用"您就像慢羊羊村长"调侃葛优的表演风格时,影帝困惑的表情让全场笑翻。网友扒出更早的采访佐证——葛优甚至分不清《熊出没》和《小猪佩奇》,坦言"我们那会儿就看《大闹天宫》"。这种认知断层在数据上得到验证:喜羊羊首播时(2005年)葛优已49岁,其核心观众恰是看着《编辑部的故事》长大的一代。
文化学者指出,这场"鸡同鸭讲"背后是媒介消费的革命性变迁。60后成长的年代,全国仅有三套电视节目;而喜羊羊一代则身处卫视频道、视频网站、短视频平台的包围中。就像葛优塑造的经典角色"李冬宝"成为父辈的集体记忆,喜羊羊也已成为Z世代的童年符号。
片场花絮里,葛优听完解释后恍然大悟:"哦,就是现在小孩看的猫和老鼠啊!"这个神比喻反倒揭示了文化传承的本质——每个时代都需要自己的快乐符号,只不过从胶片时代到流媒体时代,传递快乐的载体早已天翻地覆。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新华娱乐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ygynd.com/ygynd/46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