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佩伦:做演员,恰似童年时画天

从《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的舞台到《五十公里桃花坞》的社交场,闫佩伦始终以真诚打动观众。他曾在“做自己”与“被看见”的拉扯中纠结,又在桃花坞的相遇与蜕变里逐渐打开自我,更用近十年的演艺跋涉,从北漂的迷茫走向“被更多人看见”的坚定。对他而言,做演员恰似童年时画天空 —— 带着雀跃,将想象发挥到极点,而他笔下的那片天地,也正在徐徐展开。

闫佩伦:做演员,恰似童年时画天

初入“桃花坞”

“我会在‘做自己’与‘被看见’间徘徊”

无论在表演舞台上,还是在《五十公里桃花坞》(以下简称“桃花坞”)的社交场域,观众被闫佩伦打动的核心,始终绕不开那句高频评价 ——“真诚永远是必杀技”。

这份真诚在采访中同样毫无遮掩。令本刊记者有些“意外”,才刚打开话匣子,闫佩伦就坦言初入“桃花坞”时,其实自己是揣着“创作”思路来的:“我会想如何将创作运用到这次真人秀,会去看节目流程,预设很多场景、状况,思考要不要设计一些包袱、好玩的梗,毕竟这次上综艺的机会来之不易,这样或许能让自己在节目里多少有一些曝光度”,可念头刚落,内心的拉扯便涌了上来,闫佩伦又会陷入强烈的自我矛盾之中,“我又会觉得这样太‘复杂’了,‘我’又如同不是‘我’了,就一直反复纠结着。”

走至镜头前,这一矛盾也化作无形的“压力”。真正以 “新坞民” 身份踏入“桃花坞”时,忐忑感漫了满心,“眼见着机位林立,摄像头全开,导演和PD们都各就各位,整个人瞬间绷紧了”, 他说,和《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喜人奇妙夜》(以下简称“喜人大赛”)上的状态截然不同,“我会觉得很多人其实都不认识我,脑子里反复盘旋的,就只是该从哪句话开始‘破冰’。”

闫佩伦:做演员,恰似童年时画天

“慢热”的闫佩伦甚至在令他格外舒适的环境节奏中也开始感受到“孤独”,这种感觉连他自己都觉得格外陌生:“在一个热闹的环境里,大家齐聚聊天,说说笑笑,按理说我应该都会很开心,以往我就沉浸这样的氛围里——大家乐我也乐,大家八卦我也吃吃瓜。但在录制过程中,我突然发觉,自己其实没有‘参与’到‘综艺’的环境里,我就一直琢磨,我是不是应该‘参与’一下,总那么想,就会产生‘没进入状态’的孤独感。”

他有时也会羡慕王传君在做“坞民”时的状态,“我觉得那挺酷的,我有时也能去享受孤独,迷恋风景,但别人叫我时,我也会打破自己的状态。”

在某种意义上,闫佩伦的心境,恰似无数人在社交场里的缩影——是戴上面具“迎合”,还是卸下一切真实地做自己?或许很多人都没有答案。

闫佩伦坦言,自己这份“拧巴”,也来源于过往的经历。小时候,由于父母工作繁忙,他几乎是在亲戚家“吃百家饭”长大的,“你到了别人家里,就得天天乐呵呵,嘴甜点,得有眼力见,学会看人脸色,不知不觉中,自己也很在意别人的评价,会去‘甄别’别人是否喜欢我。直到现在,在与人相处时,我也生怕别人会讨厌自己,十分‘内耗’。”

闫佩伦:做演员,恰似童年时画天

“相遇”与“蜕变”

“当我开始学会打开自己,‘寻找自己’便不再重要”

而桃花坞的每一天,也令闫佩伦开始悄然“改变”。

志同道合的友人陆续相逢,尤其他与仁科在节目中形影相随的“连体婴”模样,更成了这一季观众目光的焦点。两个人性情看似天差地别,却总能在某个瞬间达到奇妙共振,被网友调侃为“同框即喜剧”“满屏都是P型人格的松弛与J型人格的绝望,笑点密集”。“其实我本是P人”,闫佩伦笑言,“我原就不算精于规划的人,偏偏他比我更没计划性,反倒把我这个P人‘逼’成了J人。”

然而,仁科的那份随性自在,却也深深触动了闫佩伦。在镜头未捕捉到的时间里,二人聊音乐、谈创作,静对雪山放空……从仁科身上,闫佩伦看到“大智若愚”的通透与智慧,这份共鸣在“咖喱电影节”的创作中达到了顶点,他们合作的无厘头短片《外星流浪汉》更成为了本季一大亮点,一件成本三十元、来自义乌的外星玩偶“杰克”,被二人拍成了探讨自由命题的“最佳主角”。

闫佩伦回忆道,这场创作完全跳脱了常规的剧本打磨与拍摄流程:“有时我还没摸清他(仁科)的思路,他已经拉着摄影师开机了,我边看边悟,渐渐触到他的想法,框架也随之清晰。”后来在仁科的种种启发下,闫佩伦也灵感奔涌,开始“脑洞大开”,“在临近成片时,我在仁科未发布的新作中也听到一句类似‘梦到与你起舞’的歌词,忽然也有了念头,我就说必须再拍一段,也就有了草原上小辣和杰克跳舞的部分,仁科也非常兴奋,直接就开拍,于是就有了我们那段如梦似醒的结尾,它看似也有些‘没头没尾’,留下了延伸空间,其实这和我本身的创作习惯截然不同,但这次我就觉得,这才到位了!”当短片获得“坞民”的认可,也通过荧屏引发观众的共鸣时,闫佩伦倍感欣慰,“这是我的骄傲,成片播出后我也看了二十多遍,它像我们的孩子,在我心中无可替代。”

闫佩伦:做演员,恰似童年时画天

渐渐地,闫佩伦也开始沉下心,去认真感受周身的风景,紧绷的心绪也渐渐舒展。这一季“桃花坞”以“牧野”为题,让嘉宾们在新疆的雪山草原间从陌生走向熟稔,很多观众也将闫佩伦的加入比喻为“重返阿勒泰”,他自己亦有同感,曾在《我的阿勒泰》中饰演护边员“韩戈”的他,此番以“坞民”身份再临新疆,熟悉的亲切感扑面而来,瞬间拉回拍摄时的记忆:“最像的是周身的氛围,那时身边也有许多哈萨克族朋友,他们的舞蹈、饮食都让我倍感亲切,包括我本是内蒙人,看到草原也很亲切。”

除此之外,演艺圈前辈的点拨,更让闫佩伦重新审视自身的“内耗”。与宁静的一番对话令他至今记忆犹新。他坦言,自己向来“思前顾后”,总会“三思而后言”,也会格外在意他人的反馈,而宁静却告诉他,“直接”有时其实能让自己走更少的弯路:“我现在还记得静姐的话,她说曾经在拍摄的时候遇到过合作者话语非常刺耳而十分生气、难过,但过几天冷静后,却发现许多话切中了要害,说出了问题核心,让人少走了不少弯路,这也让我思考了很多,对我触动真的挺大的,我们总因为面子爱弯弯绕绕,以前遇到人家对我直说,就觉得对方是不是对我不太满意,对方是不是不太有格局,如今再遇直言,我不会再揣测对方是否对我不满,反倒觉得多数时候,人们只是在直接告诉你怎么做。”

来桃花坞前,闫佩伦曾给自己一个“命题”:“希望能在此‘找到自己’。” 在他看来,有人能坦然勇敢地做自己、将个性展露无遗,而他却更像自己在活动中选择的那块“橡皮泥”,“虽然做演员,我应该如橡皮泥一样去成为各式各样的人,但生活里,我却常常这样,和A朋友相处就如A,和B朋友相处就适应B,下意识靠近,就会迷失自己,所以我就一直想来找到自己”。但“桃花坞”的经历也让闫佩伦将这件事看得“不再那么重要”,“我会觉得我也是多元化的自己,正在体验,正在感受,我也已经成功打开了70%的自己,这样就很好了。”

闫佩伦:做演员,恰似童年时画天

十年为基,喜赛为阶

“这两年,我终于吃上了定心丸”

许多人因“喜人大赛”初识闫佩伦,或被其表演打动,或为其性格圈粉,却殊不知自踏入演艺圈到站上这个舞台,闫佩伦已走过近十年的时光。

小时候,闫佩伦就喜爱模仿春晚的小品,高考前便笃定了学表演的志向。尽管家人曾劝阻反对,但闫佩伦却格外坚定:“那时候一想到当演员当明星,就觉得满足了一种‘虚荣感’”,闫佩伦格外坦诚道,“小时候的我只看到光环表面,直至接触表演、深入到演艺行业后,我才领悟了塑造角色的魅力”,他继而笑称,“这属于虚荣把我领进门,修行还要看个人。”

2012年,闫佩伦来到北京开启了“北漂”生活,摆在眼前的现实是“首先要赚钱”。起初,他做过助理、写过剧本、做过编导一类的幕后工作,有时也做直播、撰稿、广告创作,“那段时间其实也不知道该怎么来,也没有人带我,也没有人脉,简历上一片空白,发简历也没人看,那谁能用你?所以也很难有机会。”

直至逐步走上话剧舞台,闫佩伦开始以演员的身份渐受关注。业内的导演、制片人、编剧也在看过闫佩伦的表演后陆续向他抛来合作意向,2016年,他主演了个人首部大电影《好鬼两个半》。

“但整个过程我太迷茫了”,闫佩伦说,“直至这两年我才终于慢慢吃上了定心丸”。

闫佩伦:做演员,恰似童年时画天

在闫佩伦的总结中,回望那些在摸索中前行、不算“一帆风顺”的时日,支撑他走下来的,或许是骨子里的一股“犟”:“我骨子里本就有些执拗,即便多年打拼间父母劝我放弃,甚至也有过差点饭都快吃不起了的日子,但我还是相信自己能行,我想干(演员这行),必须要干出个名堂。”

之后,闫佩伦获得了一些角色机会,虽未因此成名,但这段经历亦让他体会到“量变到质变”的深意,“也是这一段经历,让我也慢慢成长了,最开始参加影视作品的拍摄时,我连机位都不懂,也不知晓如何找镜头,不明白如何在远景、中景、近景中运用不同的表演方式。在这几年里,不止于各个导演,从灯光老师、场记老师等人身上,我都收获了很多,一点点积累中,这个行业也开始在我心里慢慢清晰,渐渐具象。”

对于闫佩伦而言,“喜人大赛”自是至关重要的人生节点。他始终认为,这一舞台的意义远不止于“给予演员展示自我的空间”,“它不仅让业内导演、制片人看到我,更神奇的是,这个舞台有种力量,总能‘逼’我们突破极限。若非登上‘喜人大赛’,我永不会知道自己一天能演六个作品、能记住六十六个角色的台词……这个舞台赋予的成长,也是我人生的重要转折。”

走下“喜人大赛”的舞台后,闫佩伦受邀参演《我的阿勒泰》《大奉打更人》等S+级剧集,也登上2025年“春晚”的舞台,终于被更多人所“看见”,但审视自己时,他仍觉得自己“尚欠火候”。如今,他希望自己能跳出喜剧角色的边界,继续拓宽戏路,为观众带来更多丰富的呈现。

闫佩伦:做演员,恰似童年时画天

最让闫佩伦满足的,是他终于能以演员的身份持续“创作”。他热爱创作,很多时候闫佩伦都会觉得,作为演员在创作时的感受恰似童年时老师让自己画天时一般美好,“我会带着雀跃,将想象力发挥到极点。”

当下的闫佩伦,正继续画着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

闫佩伦:做演员,恰似童年时画天

采写:南都记者 傅圆媛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新华娱乐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ygynd.com/ygynd/44215.html

(0)
新华娱乐网的头像新华娱乐网
上一篇 2025年7月11日 下午2:02
下一篇 2025年7月11日 下午2:03

相关推荐

  • 叶丽仪:唱歌不只是享受,从来没想过退休

    6月28日,77岁的叶丽仪将携“感恩2025巡回演唱会”登陆广州亚运城综合体育馆。这既是对她入行55周年和歌曲《上海滩》全球首唱45周年的回望与总结,也是一场向顾嘉辉、黄霑等音乐界大师及歌迷朋友们的郑重致谢。“能唱歌55年,就是最值得感恩的事情,”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叶丽仪由衷感慨道。 本次演唱会,叶丽仪与多年好友伦永亮合作,还邀请吉他大师黄仲贤、苏德华等…

    2025年6月26日
    14200
  • 女星虞书欣父亲被指“侵吞国有资产15亿”“官商勾结”,代理律所发文!新余钢铁集团回应

    5月19日,《旋风少女》编剧祝明公开发文质疑虞书欣家庭背景及影视行业“家境富裕人设”现象引发热议。其发文称,“早就等着扒她家的瓜了,该来的终归要来的。影视行业所有卖家境富裕人设的,顺着查一遍,99.99999%都有料”。 19日下午,北京道章律师事务所晒出名誉维权案件声明,称依法接受女星虞书欣爸爸虞丕杰先生委托,对网传其“侵吞国有资产15亿”“官商勾结”等不…

    2025年5月20日
    20100
  • 请王石代言,也缓解不了燕之屋的焦虑

    被称为“贵妇补品”的燕窝,盯上男人的钱包了。 为了能将燕窝卖给男人,燕之屋(01497.HK)请来了万科集团创始人王石,来做它的代言人。 王石同款的“总裁碗燕”售价昂贵,6碗装售价3168元,算下来528元一碗,有网友评论它“不坑穷人”。 尴尬的是,王石不仅没能带动销量,反而遭到网友的群嘲,调侃其“缺钱了”,“老王改卖燕窝了”,“万科不发退休工资了?”,等等…

    2025年4月7日
    15200
  • 郭松民 | 批评明星就是道德绑架吗?

    “最重要的因素还在于,中国是发生过南京大屠杀的国家。”作 者 | 郭松民编 辑 | 南 方 01 昨天,写了一篇短文,批评新锐国际明星辛芷蕾,在威尼斯电影节发表获奖感言时,只字不提加沙和巴勒斯坦。 我认为,这非常冷血。 有人认为,这是道德绑架。 不!这不是道德绑架。 的确,在那样的场合声援加沙和巴勒斯坦,是一种道德行为,要求她这样做,也是一种道德要求。 在一…

    2025年9月15日
    4500
  • 46万粉网红在韩国遭殴打,拒绝搭讪被打到浑身淤青,手指都骨折了

    最近网络热词首尔病引发了种种争议,有人用“首尔病”嘲讽盲目追捧韩星的哈韩族,有人用“首尔病”表达对韩流文化的喜欢与依赖,这里支持追星自由,但友情提醒,去韩国看韩星的中国粉丝注意安全,小心被打哦。 ——还是没有做错任何事的情况下,只是拒绝了韩男搭讪,就被打到浑身淤青,手指头都骨折了。 没有吓唬人,是才发生不久的真事呢。 根据台媒报道,一个居住在韩国的46万粉女…

    2025年9月17日
    35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