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改变很多人三观的电影

路西法尔

如果在某种极端的情况下,有八十人面临生命危险,但你只要杀一个人,就可以拯救他们,你会做吗?

这就是影片的剧情:

英美情报部门发现一伙恐怖分子头目正在索马里集会,拟用无人机发动一场斩首行动。就在行动发起前,一个小女孩出现在了这场袭击的指挥者面前:她与恐怖分子毗邻而居,卖饼为生。如果发动空袭,这个无辜的小女孩势必难逃一死。

这是一部改变很多人三观的电影

随着时间一分一秒流逝,形势变得越发严峻:恐怖分子已经开始给人体炸弹录制最后的视频了,放任不管则不知多少人会在恐怖袭击中遇难。行动的指挥者们发现自己陷入了古老的「电车难题」,围绕空袭的正当性展开了辩论……

在所有关于本片的争论中,有一种腔调大概最无意义:「真实的战争决策过程并不会顾及平民,因此影片中所表达的道德困境是不成立的。」

或者更露骨地说:「这部影片是伪善的。」

这是一部改变很多人三观的电影

持这种说法的人摆出一副专家的样子,事实上却是在道德难题面前拒绝选择的鸵鸟主义。

要欣赏这部影片,就不能忽视它出色的戏剧结构:几乎所有的场景都发生在封闭的环境下,悬念迭起又层次分明。英国人出色的编剧能力使人不禁要对这个孕育了莎士比亚的国度脱帽致意。

这是一部改变很多人三观的电影

「电车困境」在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即使观众们不承认影片故事的真实性,也不妨碍他们以观看寓言剧的心态来观看这部电影。

另一种观点与这种言论立场相反却同样空洞:「不管怎样,至少这部影片讨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话题。」似乎影片只是在讨论一个康德式的抽象命题,这相当于取消了影片的批判立场。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本片「自黑」了官僚体制在紧急关头效率低下、互相推诿的弊病。这比前两种解读高级一点,需要对民选政治和分权制衡体制有一点了解,甚至这部影片的创作动机中就包括「自黑」的成分。

这是一部改变很多人三观的电影

但这种说法仍不算最贴切的评论,反面理由如下:

一、并非影片中所有的官僚都在积极推卸责任,国务卿就力主对几个恐怖分子进行打击。

二、在官僚们第一次作出授权打击的决议后,空袭行动受到了来自无人机驾驶员的抵制,他运用自己的权限驳回了空袭命令,而他只是一名普通士兵,并非官僚。

国务卿之所以比同辈更果决不是因为他更有勇气,而是因为他是影片中唯一一个不用为自己的决定承担责任的政客,即便将小女孩炸成烟花也不会有人将这笔账算到他的头上,而驾驶员之所以驳回上级的命令是因为他是负责扣动扳机的那个人,无论事后有无问责,他都必须面对自己的良心。

这是一部改变很多人三观的电影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是人性的常态。

全程围观的观众尽可以走出电影院后指摘政治家拿着选票却不把选民的权益当回事。易地而处,如果让他们事后出面负责向媒体解释,他们中最理直气壮也不见得有胆量当机立断。

我不怀疑在主张果断动武的人中的确有些人可以毫不犹豫地扣动扳机,让这些人来当决策者,他们可以比影片中的官僚们更加「强硬」。

这是一部改变很多人三观的电影

但「强硬」不等于勇敢,如果让那些乐于标榜自己「政治不正确」的人来解释自己为什么要流无辜者的血,他们无一例外地会归罪于无可避免的外力,是迫于无奈,或者辩称自己当时是想保护更多的人。

凡是不敢正视自己的行为,本质上都是怯懦。这样的人无论嘴上说的多么豪壮,人性上和影片中的那些官僚并没有什么分别。

什么才叫「正视自己的行为」?

莎士比亚早已写过:麦克白谋杀邓肯后内心再无安宁,麦克白夫人的任何劝慰都缓解不了他精神上的痛苦。谁才算是「正视」,是良心不安的麦克白,还是理性冷酷的麦克白夫人?

这是一部改变很多人三观的电影

面对电车难题,任何观众都可以近乎本能地做出选择,功利主义也可以从无数个角度对此加以辩护,就如同麦克白夫人的喃呢低语:「去拿些水来,把您手上的血迹洗净。」

可是灵魂上的血迹不会随着时间淡去,在终极的善恶选择前,人类的理性本身就是不完整的。

《天空之眼》中的各级官僚枯肚搜肠找寻一个有一个对自己有利的法律依据,就如同绝望的人拼命想抓住一根稻草,然而再繁复的程序正义终究无法彻底抹消个体选择的责任。

这是一部改变很多人三观的电影

不仅选择的责任无从逃避,连选择本身也无从逃避,甚至不选择也是选择。无论是牺牲小女孩保全大多数,还是保全小女孩牺牲大多数,同样都是选择,同样都需要付出代价。

《天空之眼》中没有说对恐怖分子头目不应实施「斩首」,没有否定反恐战争,也没有说要废除程序正义,它只是告诉了我们选择有时有多沉重,可能重到全人类都支付不起,却从来没告诉过我们不应该做选择。

遗憾的是,艰难的选择往往又是必要的。

影片终究为军事行动做出了一个决定,但这并不表示它为这个永恒两难的问题找到了一劳永逸的答案。

当我们每个人坐在电影院看这部电影时,内心都会做出A或者B的选择,我们同样也不能说自己找到了答案。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新华娱乐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ygynd.com/ygynd/37502.html

(0)
新华娱乐网的头像新华娱乐网
上一篇 2025年6月17日 下午3:21
下一篇 2025年6月19日 下午1:08

相关推荐

  • 非职业演员,真的会比大明星还好吗?

    作者:Richard Brody 译者:易二三 校对:Issac 来源:The New Yorker (2021年3月5日) 非专业演员的选角方式和专业演员的选角方式一样多,同理,指导专业演员的方式和指导非专业演员的方式也一样多。非专业演员可以成为引人注目的新人(如《面孔》中的琳恩·卡林或《格里格里》中的苏勒曼·德米),或是成为他们自己的典型纪实风格化身(如…

    2025年11月2日
    5300
  • DC还是得看诺兰

    作者:Scott Foundas 译者:覃天 校对:易二三 来源:Film Comment (2012年11月28日) 译者按: 诺兰执导的「蝙蝠侠前传三部曲」——《侠影之谜》《黑暗骑士》以及《黑暗骑士崛起》以阴郁、现实、社会性的底色构成了一个异于惯常超级英雄电影的独特影片序列。在2012年「三部曲」的收官之作《黑暗骑士崛起》上映后,《电影评论》杂志采访了诺…

    2025年7月14日
    13500
  • 黛安,你演得很好

    作者:斯考特·塔弗亚 来源:rogerebert.com 「我的意思是,我真的在乎在我永远离开后,有那么几首我的诗被阅读吗?那应该算是某种补偿吗?我曾经认为是。现在,出于某种原因……我似乎无法摆脱死亡的真正含义,」黛安·基顿在1978年的《内心深处》中对她看不见的治疗师,对我们说道。她双眼因流泪而通红,像抓住救生筏一样紧握着一支香烟。当她在银幕上时,她就是整…

    2025年10月15日
    20400
  • 时间过得越久,它最伟大港剧之地位越无可置疑

    灰狼 港剧《大时代》问世三十多年了。 三十多年,足够一家人还完房贷,足够刚出生的一代再养育自己的下一代,足够一支走长线的股票暴涨数万倍。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似乎只有拉开如此长的时间段,人们才看得到历史,看得到物是人非,看得到香港影视文化从1990年初的历史巅峰像一颗流星一样滑入了三十年后的无边暗夜。 《大时代》 以1992年的《大时代》来划分两个三十年,…

    2025年4月27日
    19500
  • 重回历史现场:探班《一个都不能少》

    作者:Cynthia Wu 译者:覃天 校对:易二三 来源:《Off Screen》(1999年4月刊) 1998年5月,在张艺谋的新电影开始拍摄的十天后,我带着好奇心,坐着一辆桑塔纳来到张家口——一个离北京约四小时车程的城市,去采访这位著名导演。他们正在拍摄的电影叫《一个都不能少》。 《一个都不能少》 想要采访到张艺谋太难了。即便是在我的家乡北京,而不是在…

    2025年8月11日
    161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