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电影,再也拍不出这样的传奇

刘起

1985年,香港作家李碧华出版了她的第一部小说《胭脂扣》,精心炮制了一则「情到深处,死者可以生」的现代鬼话。

1988年,关锦鹏将其改编为电影,选用张国荣与梅艳芳担任主角,这次选角之精准与贴切,后来的华语电影难出其右。

华语电影,再也拍不出这样的传奇

张国荣在1993年《霸王别姬》中饰演程蝶衣,被袁四爷赞叹「一笑万古春,一啼万古愁」,而《胭脂扣》中,年轻五岁的张国荣更是倾国倾城。再好看的女演员,在他身边都会逊色三分。

华语电影,再也拍不出这样的传奇

然而,这个故事的戏核终归是痴情女鬼如花,张国荣太过耀眼就会让故事有所倾斜。关锦鹏真是独具慧眼,挑选了冷冽艳丽的梅艳芳。一开场,十二少在楼梯上回眸风情万种,也只有男装梅艳芳的冷冽英气才能压得住场,与之抗衡。

华语电影,再也拍不出这样的传奇

张国荣与梅艳芳,都有一种雌雄同体的奇异之美,男装女装皆相宜。我总觉得,《胭脂扣》中张梅二人的情绪气场,比《倩女幽魂》中张国荣与王祖贤的搭配更契合。

李碧华擅长写作旷男怨女的爱欲煎熬、轮回情孽。同时,她惯常对传统文学文本加以演绎变化,书写一种极致的爱恨情欲,《潘金莲前世今生》《霸王别姬》《青蛇》,莫不如此。在她的世界里,「古为今用,人鬼同途,生生死死,轮回不已」(王德威《魂兮归来》)。

华语电影,再也拍不出这样的传奇

《胭脂扣》继承了宋明民间话本烟粉加灵怪的传统。书中开场,报社记者袁永定半夜遇到一位前来登寻人广告的女子如花,这一情节多少嘲弄了书生夜遇艳鬼的《聊斋》传统。

关锦鹏的电影对小说做了不小的改编。书中,以如花在现代香港寻找十二少为主线,穿插如花讲述的30年代塘西情事。电影中,如花与十二少则成为故事主线,以如花与十二少的相遇开场,直到两人定情,才切到五十年后的现代香港。

华语电影,再也拍不出这样的传奇

在小说文本中,即使如花的回忆与讲述深情款款如痴如醉,她所讲述的与十二少悲欢际遇,在李碧华惫懒与世故的语调中,依然显得轻描淡写,像是一个刚做完的梦,遥远又模糊。现在才是故事发生的场景,袁永定与楚娟的当下是真切的。

然而,关锦鹏似乎更迷恋书中这段塘西旧事,旧时欢场情事中的爱欲纠葛,显然比冰冷的当下香港多了情契与颜色。

于是,在电影中,现代部分淡化成为这一痴情故事的背景,在当下冰冷的水泥森林中,上演一出女鬼返世寻爱的故事。

华语电影,再也拍不出这样的传奇

如花与十二少纠葛缠绵的古典爱情,同袁永定与楚娟互不干预的现代爱情,形成一种强烈的反差对照。这两种爱情的并置,同样也是不同时代与价值观的并置。

前现代的古典爱情是绝对的,不计任何代价的。从十二少与如花一见钟情,十二少在房间苦等如花,到私定终身、离家出走,直到最后的相约殉情。这种爱是为了彼此互相牺牲,如花为十二少不再接客,后来又为两人的生计去委屈应付大方的恩客。十二少为了如花抛弃家庭、低三下四去学戏。这样的爱情里有一种照见性命的郑重。

华语电影,再也拍不出这样的传奇

现代爱情则是相对的、随意的、计算代价的。袁永定与楚娟有各自的生活和事业,不会为了对方迁就,是一种互不干涉、互相方便的陪伴。

电影中,楚娟问袁永定:「你会不会为了我殉情」,袁永定的答案是:「我们都是普通人,在一起开心就行了,不至于要弄到为情自杀。人命关天,没那么严重。」小说里,袁永定暗想,「殉情,这是一宗很艰辛而无稽的勾当。只应该在小说中出现。现代人有什么不可以解决呢?」

华语电影,再也拍不出这样的传奇

即便是情人间送礼物的细节,也能看到古典爱情的郑重与现代爱情的随意。影片中,如花与十二少是妓女和恩客的关系,这本是一种逢场作戏、以钱换情的欢场情分,做不得真,但十二少和如花却假戏真做、深陷其中。

华语电影,再也拍不出这样的传奇

嫖客送礼物给妓女本是青楼中常见的情景,但在影片中,送礼物的三场戏,被表现的特别隆重,像一种许诺、也像一种言之凿凿的誓言。十二少送了如花一个生花扎做的对联花牌,联云「如梦如幻月,若即若离花」,第二次送了一张西式铜床,第三次则是两人决心殉情时送的胭脂扣。

与此相对,现代这条故事线中,袁永定也送了楚娟礼物,一双便鞋,楚娟却看都没看一眼,穿上就匆匆忙忙跑出去采访了。就像两人的爱情一样,轻松、随意、实用,但也是互相方便的一种关系。

华语电影,再也拍不出这样的传奇

这是另一个时代与另一套价值观绝对的不同。如花的痴情,对于现代人而言,是一种已不复见的往昔的奇特物体。这样一个诡异艳情的鬼故事,却写透了世间女子的爱恨嗔痴,以及内里玉石俱焚的巨大欲力冲动。

《胭脂扣》中,如花1932年去世,她死后几年,政府禁娼,西塘风月也完了,就像「整个石塘咀是为了如花的痴而倾覆了」(周蕾《写在家国外》)。

华语电影,再也拍不出这样的传奇

李碧华在亦古亦今的虚构世界中,处理乱世男女浮沉征逐的悲喜剧,其世故狭俗的市井风情,更近于话本小说中那些人鬼离合的爱情故事。

《胭脂扣》中,十二少与如花书生妓女的模式,是中国话本小说的一种延续。而如花从阴间返世寻人的现代鬼话,也有承自《聊斋志异》与《牡丹亭》之处。

华语电影,再也拍不出这样的传奇

传统中国文学谈情说爱,多半讲究发乎情止乎礼。苟有逾越,不是被打入非奸即盗的窠臼,就是被化作鬼狐精怪的臆想。明末汤显祖的戏剧《牡丹亭》之所以值得重视,即因作者能把情绪的想像由人本出发,推至极限,因而穿透生死的障碍(王德威《落地的麦子不死》)。

而轮回爱情故事的动人之处,正是在于这种情爱的能量强大到可以跨越生死,比如《白蛇传》中的报恩与《红楼梦》中的还泪。

如花的身份——女鬼/妓女,也承自中国话本小说的叙事传统。为什么是女鬼/妓女?

华语电影,再也拍不出这样的传奇

在封建男权社会中,女性的欲望、情感更是被彻底遮蔽的。因此,古典小说话本中,所有痴情的女性,不是妓女,就是女鬼。因为规规矩矩的大家闺秀,是不能轻易表达情感和欲望的。

好不容易在《牡丹亭》中,有一个思春情动的大家闺秀杜丽娘,用死而复生书写了「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的故事,虽然是情到极致,但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女性欲望的禁忌。

华语电影,再也拍不出这样的传奇

所以,在种种明清话本与《聊斋志异》中,女鬼到底意味着什么呢?是被镇魇住的回忆或欲望?是被摒弃于理性门墙之外的禁忌、疯狂与黑暗的总称?是以男性为中心礼教社会的女性象征?可能都是吧。

《胭脂扣》将明清话本中的才子佳人变成二三流的欢场人物,本来是一种不堪的情感,但如花却抱定必死的决心,恋将起来,死亡给他们原本平庸的爱情某一实在向度。而如花宁可下一世折寿七年,也要回来七天寻找十二少,这正是《聊斋志异》中,「阳世走他一早,阴间百死不悔」的正宗女鬼精神。

而李碧华在1985年的现代香港书写《胭脂扣》中这样一个痴情女鬼,又有着怎样的考量?

华语电影,再也拍不出这样的传奇

在现代社会讲述一个复古的鬼故事,探讨另一个时代与其价值观之余,集中呈现了一种怀旧的倾向。

无论在小说(1985年出版),或是在电影(1988年拍摄)中,1997,都是一个反复出现的细节。80年代后期的香港,处在一个大时代转折的交叉口。未来与现在,对于香港人而言都是不确定的。李碧华的小说,多半在前世今生中打转,并由此思考香港作为交易前生与今世的转折点。

在此历史节点,《胭脂扣》这种怀旧的讲述,就成了一种香港文化身份意识的确认过程。

华语电影,再也拍不出这样的传奇

日本学者藤井省三用「香港意识」来论述李碧华的小说《胭脂扣》的原因。他说:「50年前的爱情悲剧作为香港意识的延长被重新记忆,方与20世纪80年代联系起来。小说《胭脂扣》让80年代的读者记忆30年代的香港,借此创造出香港意识的50年历史。」

《胭脂扣》结尾,如花终于在片场找到苟且偷生、沦为茄喱啡(临时演员)垂垂老矣的十二少,她终于心灰意冷的消失在黑暗中,这是对逝去古典爱情的一种缅怀。而袁永定与楚娟在唏嘘后重新拉起手,也有对当下存在的一种笃定。

华语电影,再也拍不出这样的传奇

2003年4月1日,张国荣在文华酒店纵身一跃,12月30日,梅艳芳肺功能衰竭病逝,至此,传奇落幕。两个风华绝代的传奇过早逝去,也让这部1988年的香港传奇《胭脂扣》晕染了一丝阴阳两隔的森森鬼气。

而这样因缘际会、华丽凄美的香港传奇,也随着时代变迁、香港影人北上,一同落幕了。

华语电影,再也拍不出这样的传奇

华语电影,也许再也拍不出这样的爱情传奇了吧。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新华娱乐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ygynd.com/ygynd/34711.html

(0)
新华娱乐网的头像新华娱乐网
上一篇 2025年6月11日 下午3:54
下一篇 2025年6月11日 下午4:00

相关推荐

  • 一镜到底,竟然拍出史上最热英剧

    作者:Jazz Tangcay 译者:易二三 校对:覃天 来源:Variety(2025年3月17日) 网飞出品的《混沌少年时》是一部分为四集的限定剧集,每集都使用一镜到底的方式来营造强烈的情感氛围,讲述了由新人演员欧文·库珀饰演的13岁学生杰米·米勒因涉嫌谋杀同学而被捕的故事。 《混沌少年时》(2025) 影片的情节是实时展开的,从警察清晨突袭、带杰米去问…

    2025年3月30日
    16400
  • 大卫·林奇让宝琳·凯尔也佩服

    作者|宝琳·凯尔 翻译|阴影部分表示夜 校对|Suzuko 「可能是我口味比较奇怪,但我还想再看一遍。」 ——我在《蓝丝绒》放映后偶然听到的一段对话 当你看完大卫·林奇的《蓝丝绒》从影院出来后,肯定有一种「大开眼界」的感觉。你不会把《蓝丝绒》中的镜头和其他电影弄混。这是一部杰作——天才的本真之作。如果你感觉和这部电影的制作人不是那么心有灵犀,那可能是因为它不…

    2025年4月22日
    14300
  • 通过他的死,了解日本人

    海带岛 1970年11月20日,作家三岛由纪夫在自卫队做出惊人的剖腹之举后,人们不光想从他自己文字中窥探难解的内核,也试图从各色亲友的回忆笔墨中还原这个复杂生物体走入死亡的真实心理。这些亲友中有太多文化界的名流,也贡献出太多噱头与真实并存的文字。这片混乱庞杂的文字浩瀚中,引起我特殊注意并促成这篇文章的是画家横尾忠则的证言。 三岛由纪夫 横尾是个十足的三岛迷,…

    2025年4月4日
    13900
  • 「我是这两位大师的忠实影迷。」

    作者:Josh Rottenberg 译者:易二三 校对:Issac 来源:LA Times(2021年8月24日) 本月早些时候,随着丹尼斯·维伦纽瓦深受期待的科幻史诗片《沙丘》终于临近上映,该片的官方推特账号发出了一个挑战:「用一句话解释《沙丘》。」 《沙丘》(2021) 弗兰克·赫伯特1965年出版的这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小说俘获了成千上万的粉丝的热情,…

    2025年5月1日
    12300
  • 姜文被困在一个什么东西里

    灰狼 东北家庭、马丽、孩子的教育、偏执的父亲……如果把姜文看成另一个版本的沈腾,那么《你行!你上!》的表层叙事,十分接近于去年那部《抓娃娃》。 但相似仅在表层,两部影片在叙述的时间矢量上可谓南辕北辙:《抓娃娃》的「抓法」是典型的现代思维,偏执的家长为孩子打造了一套无所不用其极的环境式教育,其本质就是用最优化的算法来合成一个「理想发展的个体」,这个计划毫无悬念…

    2025年7月25日
    93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