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羽童的野心,董明珠的困局,为何如此扎心? 人岗错配的反思

前几天,群里一位我很欣赏的前辈建议我写写董明珠和孟羽童的事。起初我有些犹豫,因为这个话题在网络上已经被反复炒作,舆论多围绕“网红反噬传统”、“老董用人不当”、“小孟不懂感恩”等角度展开。但仔细阅读了一些资料,梳理了两人的履历和性格,并分析了近五年格力的财报数据后,我决定从组织错位与时代落差的角度聊聊这场闹剧背后的真实问题。

董明珠是中国改革开放近40年商业版图中的一个铁腕娘子传奇,草根出身,30岁丧夫,36岁入行,从最基层的销售员做起,用两年时间卖出1600万产品,最终成为格力董事长。她带领格力从小厂做到全球500强,空调业务28年全球第一。然而,翻阅近五年的格力经营数据,却像在看一个站上山巅的人,在风口变化后与时代巨变拉扯的故事。2020年,格力全年营收同比下降15.1%,净利润下降10.2%,疫情冲击下空调收入骤降50%。市场趋于饱和,价格战激烈,原有的经销商体系逐步被“董明珠健康家”直营模式替代,但新渠道推行受阻,库存周转依旧偏慢。

或许当时坐在办公室里瞭望着窗外CBD深夜灯光的董明珠,已经意识到旧的打法不灵了,格力需要适应时代变化,启动新渠道变革。她需要一个“能接住新打法的人”,为格力注入新鲜血液。这正是她找孟羽童的初衷,可惜找错了人。从战略视角看,董明珠确实需要一个懂年轻人、会表达、有热度的人来摆脱传统形象,触达直播间、短视频和年轻消费者的生活圈。只是这件事从一开始就定位错了,角色本该是品牌主播、企业IP,却被贴上了“总裁秘书”标签。干的是互联网转型任务,拿的却是传统职场薪资待遇,月薪仅5-10K。对标互联网大厂的运营岗位,这种薪酬明显偏低。因此,格力虽宣称按接班人培养,但实际上缺乏明确的绩效设计、职能边界和上升通道。光环、任务、责任都给了,但权力、资源、回报并未匹配。

再看两人的背景,也注定是两个活在不同宇宙里的人。董明珠出生于1954年,在物质匮乏的年代练出硬骨头,靠“军事化管理”杀出一条血路,追求公平、公正、公开,用“服从”和“耐苦”筛选人才。而孟羽童则出生于1998年,成长于物质丰裕的中产家庭,聪明、自信、有野心,代表着一代人对“快速回报”与“自我表达”的天然渴望。她对“先苦后甜”的传统剧本根本不买账。从价值观、节奏感、话语体系到工作方式,两人几乎没有任何互通的地方。这出戏从一开始,就选错了女主角,这是一个很典型的“人岗错配”。

将一个肩负“企业转型希望”的高压岗位交给刚毕业、毫无实战经验的年轻人来扛,要改写品牌形象、撬动新流量,却没有中层缓冲或资源配套。再加上传统企业“要结果,要服从”的文化逻辑直接套在互联网打法上,怎么可能不出问题?就像让一个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去读博士课程,即使聪明且有热情,也会逐渐困惑、疲惫,最终厌倦甚至怀疑“这个培养到底为了谁”。而讲课的那位博士也没有意识到自己讲得太快、太深、太抽象,一年级小孩儿根本听不懂。

新时代的企业组织管理文化不是“压”出来的,是一层层“带”出来的。这背后其实是传统企业遭遇互联网语境的阵痛:如何管理“网红+品牌+年轻人”这一组合,是一场注定不会轻松的实验。那么,孟羽童到底有没有错过一段值得的人生机会?答案是有,也没有。从“站在巨人肩膀上”的角度看,她的确获得了一个极其稀缺的位置。董明珠是中国最具战斗力和代表性的女企业家之一。她曾经获得了旁人难以获得与其朝夕相处、近身工作的机会,如果个人规划和格力战略方向一致,若能沉下心来积累经验,那确实可能走得更远。但在职场上,“跟对人”往往比单靠自己拼更重要。有时,在一个强者身边学习和磨练本身就是一种难得的机遇。如果她愿意慢下来、熬几年,或许几年之后,还真的能练出点“董明珠的影子”。但人各有志,人生也没有标准答案。或许她从一开始就没打算扎根格力,而是希望借这段经历探索一条更适合自己的路径。换句话说,这更像是一段相互尝试、互相使用、最终发现彼此不合,转身退场的职场合约。两人背景、立场、追求均不同,很难客观评定对错,但是彼此误解却是真的。两人误解的根结或许在于:孟羽童没能演出董明珠期待的那个角色,或者说那个本就不属于她的角色。董明珠真正需要的是另一个人,这无关乎性别。不是“漂亮、聪明但更在意自己节奏”的孟羽童,而是底层逻辑和她相通,又愿意与她在IP打造、内容运营、品牌共建中并肩作战的年轻人。这样的人本就特别少,甚至是极度稀缺。真正合拍的从来都不是“能力互补”这么简单,而是三观不互斥、节奏能对拍,既能彼此托底,也不会彼此吞噬的存在。而这,是董明珠的难题,也是所有转型期传统企业的难题。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新华娱乐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ygynd.com/ygynd/33306.html

(0)
新华娱乐网的头像新华娱乐网
上一篇 2025年6月7日 下午6:48
下一篇 2025年6月7日 下午6:50

相关推荐

  • 脑瘫男孩母亲拒绝吴克群献爱心 尊严与善意的碰撞

    脑瘫男孩母亲拒绝吴克群献爱心 尊严与善意的碰撞。“我们不卖可怜,我们卖烤肠”。这句话背后是一次关于尊严的考验。当吴克群提出给予更多钱款时,涛涛母子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这看似简单的互动,实则是尊严与善意的碰撞。 2025年3月30日午后,吴克群探访了杭州萧山区永盛路地铁站附近的“涛涛爆米花”摊位。看到涛涛颤抖的手操作后,他询问原因。原来,涛涛出生时因缺氧患上脑瘫…

    2025年4月16日
    11300
  • 从顶流到严师:陈晓三度返乡授课,揭秘艺考课堂的十年温情

    当红演员陈晓的微博IP定位在安徽,连续一个月未更新动态‌,网友却在合肥某艺考机构捕捉到他的身影:褪去华服,他成了追光者背后的点灯人。你们想上陈晓的艺考课吗? 一、顶流返乡:从镁光灯到讲台的“反差萌” 机构工作人员透露,陈晓今年已为艺考生上了三次课,“有空就来,从不摆谱”‌。一张2021年他与学生的集训合照,定格了他从明星到导师的身份切换‌。有人调侃:“别人堵…

    2025年4月13日
    11500
  • 直击台风“蝴蝶”登陆时的三亚:树被吹断 风雨肆虐现场

    6月12日晚,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台风黄色预警,预计台风“蝴蝶”可能在13日早晨到上午于海南三亚至乐东一带沿海登陆,登陆时强度为强热带风暴级;随后在14日早晨到上午在广东徐闻到广西北海再次登陆,强度同样为强热带风暴级。 当天傍晚起,海南三亚的风力逐渐增大,酒店房间内可以听到窗外持续一夜的大风声。次日清晨6点10分左右,记者离开酒店时发现,酒店大门内外堆满了沙袋…

    2025年6月13日
    8200
  • 王星女友为被骗至缅甸模特发声

    当超模李安娜在缅甸某园区铁窗内拍摄的求救视频突然冲上热搜,娱乐圈意想不到的声援者出现了——顶流小生王星的圈外女友林菲,用一篇措辞激烈的长文撕开了跨境诈骗的黑色产业链。这位素来低调的金融分析师不惜动用明星家属影响力,将原本可能石沉大海的跨国救援案,变成了全民关注的公共安全事件。 模特行业的暗流与陷阱 林菲在文中揭露,李安娜遭遇的正是业内…

    2025年7月3日
    4000
  • 黄子佼案二审调解,跟5名被害人和解,条件和金额仍很神秘

    据台媒,黄子佼案二审调解于28日首次开庭,他仅委托律师代为出庭,最终与5名被害人成立调解,但双方调解条件和金额并未公布。对此,你们怎么看? 一、从“幽默才子”到“硬盘收藏家”,他经历了什么? 谁能想到,那个在镜头前妙语连珠的“金钟奖主持”,私底下竟是个“未成年人影像狂魔”?2023年MeToo风暴中,黄子佼被曝性骚扰17岁少女。你以为他会收敛?错了!2024…

    2025年4月29日
    65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