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劳拉·穆尔维,她的十佳电影

作者:Andrew Anthony

译者:覃天

校对:易二三

来源:《标准收藏》

(2016年1月29日)

译者按:长久以来,劳拉·穆尔维因发表《视觉快感与叙事电影》而在电影理论界名声大噪。她的著作中既有对《公民凯恩》的详尽分析,也有对流行作品的介绍。2016年,美国标准收藏电影公司邀请劳拉·穆尔维挑选自己喜爱的影片。其中既有好莱坞黄金时代的佳作,也有冷门的小众作品。

1迈克尔·鲍威尔/埃默里克·普雷斯伯格

《红菱艳》(1948)

她是劳拉·穆尔维,她的十佳电影

「在二战期间,我住在英国乡下,我第一次看电影大概是在1945或是1946年,我看了《北方的纳努克》和《大河》,它们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我看了《红菱艳》,和40年代的许多女孩一样,这无疑是我最喜欢的一部电影。」

2道格拉斯·塞克

《苦雨恋春风》(1956)

她是劳拉·穆尔维,她的十佳电影

「在整个六十年代,我受《电影手册》的影响很大,一直在看好莱坞电影。《苦雨恋春风》是电影风格与情节剧形式的集大成之作,它代表了我对塞克,以及那些50年代声名在外,然而却逐渐走向职业生涯尽头导演的喜爱。塞克的作品影响了法斯宾德,特别是后者的那部《恐惧吞噬灵魂》。」

3并列)戈达尔

《精疲力尽》(1960)

《随心所欲》(1962)

《狂人皮埃罗》(1965)

她是劳拉·穆尔维,她的十佳电影

《狂人皮埃罗》

「对我来说,《精疲力尽》和《随心所欲》引发了我对电影的种种思考,它们为这门艺术注入了新的视点。戈达尔在《狂人皮埃罗》中,则倾注了更多的情感,使得电影来到了一个更高的纬度:色彩、宽银幕、法国的风光,让-保罗·贝尔蒙多和安娜·卡里娜的明星风采,电影中随处可见的视觉与叙事实验。」

4香特尔·阿克曼

《让娜·迪尔曼》(1975)

她是劳拉·穆尔维,她的十佳电影

「在70年代,当我开始寻找由女性制作、反映女权主义的影片时,《让娜·迪尔曼》似乎是一个完美的答案。阿克曼在这部作品中创造了一个以前我从未在银幕上见过的世界和生活节奏,这部作品不仅带有激进的美丽,还有非凡的政治智慧,香特尔以其对叙事和技术的熟稔驾驭,给我们展现了一部绝佳之作。」

5迪吉布利尔·迪奥普·曼贝提

《土狼之旅》(1973)

她是劳拉·穆尔维,她的十佳电影

「总有一些至关重要的影片告诉我,在好莱坞和欧洲之外,在这个世界的其他角落,有着许多伟大的作品。当我第一次看《土狼之旅》时,它朴质的混乱感、充满活力的影像风格、绝佳的色调和声音,以及极富魅力的女主人公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代表了塞内加尔电影绚丽多彩的影像世界。」

6罗伯特·西奥德梅克/埃德加·G·乌默

《星期天的人们》(1930)

她是劳拉·穆尔维,她的十佳电影

「当我在80年代成为一名电影学者时,我开始给大学里的一个班讲电影史。我惊喜地发现了无声片的美妙之处。坦率来说,我在之前还从未领略到无声片的美,最重要的是,我喜欢30年代末拍摄于转折时期的那些电影,例如约瑟夫·冯·斯登堡的《地下世界》以及《纽约船坞》。《星期天的人们》是关于纳粹掌权之前的柏林城市景象的一部惊人的纪录片,也是一部现代女性电影。」

7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

《特写》(1990)

她是劳拉·穆尔维,她的十佳电影

「当时间来到90年代,电影艺术已经走过了将近一百年,说实话我对它有点厌倦了,而阿巴斯的这部电影似乎为其注入了新生,它用自己动人的风格回答了巴赞的经典质问:『电影是什么?』」

8(并列)罗伯托·罗西里尼

《游览意大利》(1954)

她是劳拉·穆尔维,她的十佳电影

《游览意大利》

马克思·奥菲尔斯

《伯爵夫人的耳环》(1953)

她是劳拉·穆尔维,她的十佳电影

《伯爵夫人的耳环》

「以上片单中的影片都代表了我对电影史转折的某些看法,它们在不断地提示着我电影疏离、善变的本性。我不得不以罗西里尼和奥菲尔斯的这两部电影作为结束。在写作的过程中,我重温了这两部影片,并已十分熟悉它们的视听语言,我之所以对罗西里尼和奥菲尔斯尤为偏爱,是因为他们展现出了非常不同的导演风格:奥菲尔斯是一个完美主义者,而罗西里尼则显得较为随意。另外,这两部片子中的明星都有着出色的演绎。我最后想说的是,《游览意大利》和《伯爵夫人的耳环》将我带回了50年代——那正是我刚刚开始接触电影的懵懂时期,在这两部电影中,我得以一次次重回那个年代。」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新华娱乐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ygynd.com/ygynd/33050.html

(0)
新华娱乐网的头像新华娱乐网
上一篇 2025年6月7日 下午6:21
下一篇 2025年6月7日 下午6:22

相关推荐

  • 迈克·李谈新片,还在坚持!

    作者:Jonathan Romney 译者:易二三 校对:覃天 来源:Sight & Sound (2025年三月刊) 世界在变……伦敦在变……迈克·李仍在坚守。 迈克·李 我来到国王十字区的一间办公室,与这位英国导演进行访谈,37年前,他在这一片区域拍摄了《厚望》(1988)。当时,该地区是出了名的浮…

    2025年3月25日
    8700
  • 它一直坚持着自己的价值观

    作者:AA Dowd 译者:易二三 校对:鸢尾花 来源:The Guardian (2023年7月13日) 伊森·亨特终于遇到对手了吗? 这位由汤姆·克鲁斯饰演的美国情报局最不屈不挠的特工,在该系列电影的最新作品《碟中谍7: 致命清算(上)》中遇到了一个可怕的新敌人。 《碟中谍7:致命清算(上)》 只不过这次的敌人不是「具体的人」,而 是「某个物件」: 一种…

    2025年6月4日
    3100
  • 新好莱坞的历史,一篇文章讲清楚

    作者:Terrence Rafferty 译者:覃天 校对:易二三 来源:www.dga.org (2011年夏季刊) 众所周知,美国是一个动荡、自由的国家,但这个国家的变革并非一帆风顺。 60 年代,旧好莱坞的制片厂体系开始逐渐瓦解 ——这并非一场没有流血的革命。 幸运 的是,鲜血只流在了银幕上。 好莱坞的制片厂体系是一个流水线,几十年来一直在不断生产着「…

    2025年4月11日
    8200
  • 当了三十年的「世一巨」,他凭什么?

    独孤岛主 屈指算来,若以零片酬出演传奇导演弗朗哥·泽菲雷里1981执导的《无尽的爱》中路人甲角色作为起点,1962年出生的汤姆·克鲁斯已经在影坛打拼了四十四年。 《无尽的爱》 (1981) 当他携新作《碟中谍 8:最终清算》再次出现在全球观众面前时,这名影坛老司机脸上依旧生气勃发的沧桑与其掌控力超强的制片身份,都成为了他这小半世纪来塑造的神话形象的一部分。 …

    2025年6月8日
    3600
  • 能接班德尼罗的演员,就是他?

    莫二 戛纳电影节的第一天,克鲁瓦塞特大道最大的明星,当然是马丁 · 斯科塞斯的两员爱将。 罗伯特·德尼罗从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手中接过了荣誉金棕榈的奖杯,这幅极具传承意味的画面让电影宫的掌声经久不息。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在颁奖时称赞德尼罗是「演员的典范」,并赞扬他「为我们的民主而战」的努力。为什么这么说?为什么重点不是夸奖对方的电影成就?好像那已经不言而喻…

    2025年5月15日
    65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