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有人为便秘头疼,有人却老是跑厕所;还有些人,虽然不上厕所的频率不低,但排出来的“成果”不是稀就是黏,形状奇奇怪怪——这类情况往往说明肠道正在发出求救信号。
肠道问题的诱因很多,单靠一瓶益生菌产品并不一定就能解决问题。与其盲目补菌,不如先审视一下自己的日常饮食和生活习惯。
自己的肠子自己最了解,饮食日记别嫌麻烦
肠胃不舒服时,第一时间去医院当然重要。但如果想从根源上改善,日常生活中的细节也同样关键。比如,某些食物吃完总会引起肠道反应?哪顿饭之后肚子鼓鼓的?哪次夜宵后第二天整个人没精神?这些都值得记录。
我自己就是一个例子。从小肠胃不太好,曾经被医生诊断为“肠易激综合征”。后来开始坚持写饮食日记,到现在已经记了十几本。每天饭后简单记一下吃了什么、什么时候吃的、吃了多少,还有当天的状态,比如有没有熬夜、有没有运动、有没有焦虑等等。一旦哪天出现腹泻、腹胀或排便异常,就能回头查一查当天的记录,往往都能找到蛛丝马迹。
比如某天早上肚子咕噜咕噜,回头一看,原来前一晚吃了大量的凉拌豆腐和冰西瓜;又比如某次便便很黏,结果发现前两天连续三顿吃了重油重辣的火锅外卖。还有一次,工作压力大、睡眠不足,明明吃得不多,肠胃还是一整天都不舒服。说到底,肠道状态是生活状态的晴雨表,不关心生活,光指望药物或保健品是行不通的。
益生菌是“救星”?别天真了,它不是万金油
很多人不愿意花时间管理自己的生活,反而把希望都寄托在“吃一粒就见效”的益生菌产品上。确实,现在市面上的益生菌广告铺天盖地,宣称可以“调理肠道”“改善便秘”“预防腹泻”,听上去仿佛万能。但真相并没那么简单。
益生菌到底是治腹泻还是治便秘 别再指望它包治百病了!
首先,并不是所有益生菌都有实际效果。每一种益生菌菌株的功能是不一样的,有些可能对缓解细菌感染引发的腹泻有效,有些则可能帮助乳糖分解、促进食物吸收,还有些被研究显示对调节免疫有作用。但关键在于:不同菌株对应不同场景。宣传说得再好,如果用错了菌种,那效果可能就是“喝了个寂寞”。
更复杂的是,每个人的肠道菌群组成都不一样,这就决定了益生菌的实际作用因人而异。你朋友吃了某个品牌觉得有效,换你试试可能就完全没感觉。毕竟,每个人的肠道菌生态、饮食结构、生活节奏、压力水平都有所不同,不可能一招通吃。
饮食乱、作息差,再贵的益生菌也白搭
不少人花几百块买进口益生菌,却依旧三天一便秘、五天跑一趟厕所,原因很简单——生活习惯没改。
如果你平时油腻食品吃得多、蔬果摄入不足、经常暴饮暴食、作息紊乱、长期熬夜加班,再贵的益生菌吃进去也可能被原有肠菌群“拒之门外”,根本无法在肠道里站稳脚跟,更别提发挥作用了。益生菌不是清道夫,也不是万能清肠剂,更不是“替罪羊”。
因此,与其一味迷信益生菌,不如先从改善饮食结构开始——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减少精制糖、控制油脂和辛辣刺激食物的比例;然后养成规律的作息,别再天天夜宵配手机;再结合适度运动,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肠道的“自我修复力”。
肠道健康是日积月累的结果,益生菌只是一个辅助工具,别把希望全压在它身上。如果想让自己的“消化系统”真正稳定下来,还是得靠管住嘴、迈开腿、睡好觉。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新华娱乐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ygynd.com/ygynd/29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