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海传》开播首日播放量即破亿,全网热议的焦点集中在肖战饰演的藏海在雪地里的那场哭戏。这场戏没有台词,仅凭眼神和微表情打动了无数观众。导演郑晓龙曾表示“肖战的演技提高了”,这句话背后隐藏着内娱圈许多未说的秘密。
郑晓龙曾公开表示不会与流量演员合作,但在《藏海传》开机发布会上却直言:“肖战和流量演员不一样。”原来在试镜时,肖战即兴演绎了一段藏海得知灭门真相的戏码:他先是盯着仇人名字怔住三秒,接着喉结剧烈滚动,最后转身时踉跄半步却硬生生挺直脊背。这种“生理反应式演技”让郑晓龙当场拍板定角。
剧组流出的花絮视频展示了肖战“毁容式演技”的秘诀。青年藏海向师父邀功时,他故意把眼睛瞪得圆溜溜,连眉毛都跟着上扬;而十年后复仇阶段,他的眼神仿佛蒙了层雾,连喝茶时眼珠转动的速度都刻意放慢半拍。面对仇人时,他采用“变速抬眸”,眼皮先缓慢抬起至三分之一处,突然加速瞪视,配合嘴角肌肉的轻微抽搐,将藏海压抑多年的恨意表现得淋漓尽致。
那段引爆热搜的雪地哭戏拍摄时气温零下15℃。肖战光脚在结冰地面上连续摔倒17次,直到脚踝冻得发紫才捕捉到导演要的“破碎感”。成片里他跪在雪中仰头落泪,眼泪刚溢出眼眶就被寒风凝成冰珠。郑晓龙透露,这场戏原本有段三页纸的独白,但肖战建议全部删掉,认为此时的痛苦无法用语言表达。
肖战为角色设计的“挣扎上火车”动作成为全剧高光时刻。剧本原写“藏海被众人抬上火车”,但他坚持加戏:身体悬空时突然抓住车门栏杆,手指关节因用力过度泛白,这个细节凸显了藏海骨子里的倔强。他在《梦中的那片海》中也为受伤的肖春生设计了类似的细节,如抓住轮椅扶手,连指甲缝里的机油都要求化妆师还原。
《藏海传》拍摄期间,肖战每天收工后对着镜子练两小时微表情。工作人员曾拍到他的剧本笔记,上面详细标注着各种微表情控制方法。这种近乎苛刻的自我要求源自他参演话剧《如梦之梦》时养成的习惯,为了表现五号病人临终状态,他曾蹲守医院ICU三天观察真实病患的呼吸频率。
剧组为藏海定制的27套明制汉服意外成为肖战表演的助力。宽大袖袍限制肢体活动,逼出了他更精准的面部表情;腰间玉带的束缚感让他自然呈现出古代文人的端方仪态。一次疾走戏中,肖战被三层戏服绊倒,他马上将踉跄动作转化为藏海心神不宁的状态,这种临场应变能力堪称专业。
最让观众震撼的是藏海与反派严世蕃(王志文饰)的对峙戏。面对老戏骨的压迫感,肖战用“反向表演”破局,当严世蕃提高音量时,他反而垂下眼眸轻笑,手指在茶杯边缘缓慢摩挲。这种以静制动的处理让对手演员也感叹他读懂了角色。
为演好精通堪舆术的藏海,肖战跟随非遗传承人苦学三个月榫卯技艺。剧中展现的“七宝转心机关”搭建过程,所有手部特写都是他亲自上阵。中国古建筑专家王其亨教授看完片段后惊叹他刨木头的角度与明代匠人笔记记载分毫不差,称赞这是对传统文化最好的致敬。
《藏海传》播出后,中戏教授将藏海的哭戏剪进教学案例。肖战处理悲伤时有三重递进:先让眼眶充血泛红但不落泪,再控制单侧眼泪滑落,最后在转身瞬间释放全部情绪。这种“哭在观众看不见的地方”的表演哲学被称为“高级虐心术”。
从《陈情令》到《藏海传》,肖战完成了偶像派到实力派的跨越。郑晓龙在最新采访中直言:“现在评价他为流量演员已经不合适了,他是用专业态度撕掉标签的典范。”这句话不仅是对肖战的肯定,也为内娱流量明星们指明了转型的方向。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新华娱乐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ygynd.com/ygynd/25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