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都在直播间里相亲了?

晚上10点,打开小红书上最热火的相亲直播间“活不腻来相亲”,群面的九宫格里塞满了脸。大家依次“上麦”开视频自我介绍,与传统相亲的一本正经和强调“房车学历”不同,这里的硬通货是“精神状态”与“情绪价值”。

吴潇第一次进直播间就惊呆了——一个赤裸上身的男生正在秀肌肉,而且是认认真真地用健美大赛里的动作分别展示胸肌、8块腹肌、肱二头肌……在大家要求“看看背”后,他又转过去展示背肌。九宫格里的另外8位笑得画面模糊,公屏上和吴潇一样一脸蒙的人弱弱地问着:“所以这是在干吗啊?”

这是年轻的“95后”“00后”们在短视频平台的群面相亲直播间里,把传统婚恋的“条件博弈”用解构主义的狂欢重新书写。有人一人分饰多角唱起音乐剧《美女与野兽》,还有人现场表演《甄嬛传》:“臣妾要告发熹贵妃私通,秽乱六宫,罪不容诛!”参与者无须刻意装扮,睡衣睡裤甚至边遛弯边直播的松弛感成为常态,有网友调侃说:“直播间的像素模糊了房本,却放大了灵魂。”无论才艺展示、即兴脱口秀还是深夜情感话题,似乎都是他们对“大厂表格式相亲”和“公园相亲角”刻板叙事的反叛,在充满了不严肃和抽象气息的直播间九宫格里,相亲被转化成了一场兼具娱乐性与实验性的社交实验。

年轻人都在直播间里相亲了?

意外诞生的相亲直播

“活不腻来相亲”的主播“活老师”是个“00后”,以前的网名叫“活腻了去考研”。那还是2023年,活老师正备考法学硕士,为了缓解考研压力也督促自己学习,开了小红书账号,是学习博主,有时候直播背书,也拉了学习群,群里基本是在线互相鼓励、一起努力上岸的考研搭子们,绝大多数为女生。

临近考试的11月,粉丝已经积累了几千个,学习累了的时候,这些考研党都嚷嚷着说想谈恋爱,辛苦备考一两年,根本没有精力寻找爱情。“等考完研,我给大家组个局,看看小红书上面有没有男生相亲。”作为博主、群主,活老师把大家脱单的事一口应承下来。“当时真没想到会办成现在这样。”如今,她对《中国新闻周刊》回忆。

说到做到,研究生初试结束第二天,她就开了相亲直播,名字就叫“考研人的相亲局”,说是相亲,其实更多是年轻人们绷紧的神经终于放松后的自我释放,喊麦、跳科目三、唱K,整活不断。

随着直播次数增加,来的人越来越多,不仅仅有活老师原本的粉丝,其他刚考研结束的、考过研的、打算考研的以及路人,都来聊天,看热闹。话题也不再仅仅局限于考试,生活中的压力、过去的感情经历甚至童年创伤,都可以对彼此倾诉。有人上麦讲述自己实习中的忙碌时,背景甚至就是路边摊。

“文艺说媒”账号的主播文艺开播的过程和活老师差不多,从学医、考研到闲聊、相亲,粉丝量几十、一百地慢慢增长,流量高峰出现在2023年年底。“不知道是平台推流还是因为快过年了,大家都关注相亲,直播间一下子涌进来很多人。”文艺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文艺对流量的体感与活老师相似。2024年过年时,“活不腻来相亲”的直播曾经开了个通宵,中间活老师睡着了,在欧美有时差的网友们冲了进来,无主持人的直播成了跨国聊天室,大家天南海北地聊,同时在线人数最高时达到3000,观看人数突破50万。

直播间相亲就这么火了起来,“活不腻来相亲”和“文艺说媒”成为平台上排名前两位的相亲直播间,粉丝量分别为13万和7.9万。二十出头的大学生、金融白领、四十几岁离异带娃的中年人、二次元的coser……直播间的基因里天生带有互联网的包容。

想谈恋爱的当然是多数,其中什么性格的人都有。文艺直播间里曾有位男士,一上麦还没打开视频就直接说:“我现在就想跟5号说一句,在我能力范围之内,我愿意给你花100万,去追你。”还有一位男嘉宾,自己是大专,没有工作在家啃老,要求是,女方学历要在本科以上,愿意陪着自己,女生不能在外面吃饭,买化妆品价格不能超过1000元。

“直播间里的人形形色色千奇百怪,每个人的价值观、人生观都不一样,我会控场,会提醒大家甄别对方话语的真实度,也会引导说,先对自己有点要求再去要求别人,但是我不会去评判任何人,还是允许多样的人生百态。”文艺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她觉得,现在的网友多数三观都很正,很多时候不需要主播说什么,互联网嘴替们就先把评论打在公屏了,例如规劝那位没工作的男生“自己先找个工作吧”,“你真自信,是我我都不敢说出这样的话”。愿意花100万的男嘉宾,很快被5号女嘉宾婉拒了:“如果你用金钱来衡量,我觉得没有必要……你的表达方式说明我们三观不是很适合,我明确拒绝你。”

活老师的直播间有过“直球哥”,上来就喊着心仪女嘉宾的名字说:“我很喜欢××,(你看)94年的行吗?我是疯狂E人你可以接受吗?你觉得我怎么样?”还有穿白衬衣黑色毛背心、单手支下颌的“领导哥”,在一圈刮胡子的、侧躺的、露半张脸的年轻面孔中间,颇为郑重地说:“我感觉这个节目挺好,我看了看,我们××向×××进行报告。大家挺热闹,我也进来感受一下氛围,我看大家都挺开心、挺活泼的。”

活老师和文艺把这些颇具特点的直播剪成切片,吴潇特别喜欢看,她觉得正是这些能引发讨论的嘉宾给直播间带来了效果和欢声笑语,“大家都不掩饰自己,多好”。她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她特别同意一个网友在某视频切片下面的评论——“在直播间里,见众生”。

年轻人都在直播间里相亲了?

越来越淡化相亲符号的“轻相亲”

和吴潇只当纯观众不同,叶琳琳在几个月前勇敢地进入直播间。叶琳琳是西北人,大学毕业后留在广州工作,远离老家的熟人网络,没有主场优势,恋爱成了难题。大学时她有过一个男友,毕业后男友去北方发展,艰难地异地恋一年后,两人分开了。分手后她用网络上的“名言”——“独自美丽”“搞对象不如搞钱”安慰自己很长时间,但她明白,自己是渴望爱情的。

身边的朋友能发动的都发动了,可惜资源有限,她看上的人没看上她,看上她的,她又没感觉。约会App下载过,很快又卸载,她感觉上面找刺激的人多,而且信息真假难辨。婚恋介绍所的8分钟约会她也参加过。“挫败感太大了。”她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在速配的场合,决定女孩能否交友成功的因素基本就是身高、体重加长相,感觉是下了班又要参加另一个面试,而且更残酷。”直奔主题而去的气氛也让人倍感压力与尴尬:“好多人直接问:你打算要孩子吗?计划什么年龄生孩子?”

直播间相亲是平台推送给叶琳琳的,开始她还有点顾虑,怕万一被熟人刷到,旁观了两周后,直播间里的松弛自由感染了她:“有人边刷牙边参加直播,还有人洗脸,有人刮胡子,活老师经常穿着睡衣播,好像回到了大学时候的寝室聊天会。”在“活不腻来相亲”的首页介绍里就写着:这是个“不严肃相亲”直播间。

北京邮电大学数字媒体与设计艺术学院传播学教授刘胜枝一直关注网络时代的青年文化,在她看来,相亲这一传统民俗本身是随着时代而演变的,而直播相亲可以说是社会发展和媒介化进程的必然结果。

20世纪90年代是以电视媒体为主流的时期,相亲类节目一经推出就深受欢迎。1998年,湖南卫视的《玫瑰之约》一炮打响。随后,一批相亲类节目涌现,江苏卫视推出《非诚勿扰》,24位女嘉宾以亮灭灯方式来决定男嘉宾的去留,互动环节大胆而直接的话题引发全民关注,几乎成为相亲节目的代名词。刘胜枝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电视媒体对相亲活动最大的介入就是使其从私人领域进入公共领域,从一对一的私密性、严肃性转变为群体PK的公开性、趣味性和话题性,从而使其具备了可资观赏和讨论的娱乐属性,以结婚为目的的功能属性则退居其次。

但是,出于媒介特征的限制和对收视率的考量,电视相亲节目嘉宾数量有限且经过筛选,人选往往颜值高、表达能力强、具有某方面特性或者话题性,注重展演性和“打造人设”,因此,并不是谁都可以参加的。

2024年3月,河南省开封市万岁山大宋武侠城线下相亲栏目“王婆说媒”走红网络,被网友戏称“接地气版《非诚勿扰》”。刘胜枝认为:“‘王婆说媒’之所以爆火,就是因为相对于电视相亲节目,它是普通青年可以登上的相亲舞台。这个节目最开始也注重表演和娱乐,但是在青年婚恋需求的推动下发展成为一个真实、高效的相亲活动。”

而互联网更加便捷、公开、互动、去中心化的特征,使得相亲被媒介化的程度更为加深。海量用户、瞬时链接,躺在沙发上就可能实现“千里姻缘一线牵”。相亲形式又一次被媒介重构,直接高效的直播相亲乃至“群面式”相亲应运而生。其实,类似的相亲自古就有,比如古代“逛庙会”就不只是一种消费行为,也有着相亲的“隐藏功能”。只不过如今的新媒介将古老的形式重新赋形。

与电视节目和互联网婚恋平台相比,直播群面相亲更加开放、快速、直接、高效,还免费,又不像交友App那样,网页背后,真假难辨。“我感觉在直播间里,大家还是更真实一点。你能看到对方五官、表情、精神面貌,还有他的声音、谈吐、如何与别人互动,甚至是他的穿衣风格,他家里整不整齐,更不用说很多人还展示才艺。”“活不腻来相亲”的后台规划来兔米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直播间能相对完整地了解一个立体的人,而不是网页上罗列出的刻板条件。

而“群面式”相亲既可以让人在不同选择间进行比较,又避免了一对一的尴尬,还可以在观察群体间的交互时获得更多判断信息。“第一次上直播的时候紧张得说话都有点抖,第二次就好了,反正那么多人,这比一对一相亲,心理负担低得多。”叶琳琳说。文艺在直播中也发现,有些人轻微社恐,如果是单独聊天可能聊不起来,人多的时候反而没那么紧张,直播时又有主播帮忙引导,在气氛的带动下,他们会更愿意表达自己。

没准备好就隐身“潜水”围观,准备好了随时可“单击上麦”参与,又是零成本,且不必背负传统相亲模式中被安排的客体压力,直播间群面完全符合当下年轻人“低能耗社交”的需求,这是一种淡化相亲符号的“轻相亲”。他们在参与相亲活动的同时,还完成了社交和娱乐,一举多得。交往是人的基本需求,交流不是手段也不是目的,而是人们心中永恒的精神需要。

“让爱情在交往中自然发生”

“我是条鱼,身长15厘米,体重3.5公斤,以前在淡水区活动,现在往海里游一游。之前谈过一个对象,是小金鱼类型,以后想找一种有彩色鱼鳞的对象。”凡是最近常刷“活不腻来相亲”直播间的网友,大概都认识“鱼头哥”。

“鱼头哥”田以宸最近有点像直播间里的常驻嘉宾,也有人说他是气氛组组长——戴一个绿色鱼头头套,外面架副眼镜,不用开口已经很好笑了。他承认,自己就是纯纯来“搞抽象的”。不过他进入直播间的理由并不抽象,去年秋天,田以宸刚从剑桥硕士毕业,到香港金融行业工作,当地没什么朋友,工作压力又大,总加班,还要适应新环境,他没事的时候就逛逛小红书。正好看到活老师的相亲直播,“当时一哥们儿穿着西装,正拿着哑铃在那做运动,这么抽象?结果一介绍自己,人家还挺牛,美国博士,微软前员工,我想着,这能见识不少牛人啊”。田以宸就在直播间待了下来,没有划走,每次加班压力大了,就来看看,一边听活老师和上麦的网友“在那里搞抽象”,一边做PPT,这成了他的泛娱乐项目,挺解压。

去年11月开始,田以宸自己也开始上直播,不为恋爱,就为和他认为“挺逗”的男嘉宾唠唠嗑。唠来唠去,他发现有不少和他一样纯为解压来直播的,有在北大快被科研逼疯的博士,还有刚刚完成答辩的约翰霍普金斯博士。“你看我们这群人,一个两个在现实生活中人模狗样的,上了互联网都抽象起来,感觉这是个渠道,可以放下自己在生活中的标签,算一种发泄的方式吧。”田以宸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研究员孙萍在一次访谈中提到,线上的交际圈独立于现实环境,能让人摆脱现实中的利益关系限制,戴上新“面具”,或把线上平台当作情绪宣泄的“树洞”。正是田以宸这些纯为搞抽象不为搞对象的人存在,鼓舞了吴潇这种对相亲有抵触心理的人,她计划近期上直播:“如果是纯相亲直播我肯定不会去的,我更愿意淡化目的享受交友的过程,让爱情在交往中自然发生。”对脱单比较随性的她更看重直播相亲的情绪价值,“在这个心态下,遇见对的人更像是一种意外之喜”。

艾媒咨询发布的《2024—2025年中国婚恋社交服务市场研究报告》显示,66%的年轻人不愿因压力调整择偶标准,拒绝“将就婚恋”,63%的“00后”认为带有强目的性的相亲行为并不是首选。文艺在做相亲直播的同时,计划访谈100位单身粉丝,其中一位粉丝在访谈中说:“找一个同频的人很难,目前自己一个人过得也不错。”她觉得,这大概就是当代青年的一个常规状态。

不严肃的“直播间群面”像是这些年轻人在原子化社会的当下,给自己的情感自救,因为直播间用游戏化交互重构了亲密关系的建立逻辑,它不再承诺“精准匹配”,而是提供“可能性矿场”:相亲失败者可能收获友情,整活显眼包或许意外展露柔软内心,甚至催生出“直播间过生日”“上班搭子”等衍生社交形态。

虽然“不正经”,但它的成功率并不低。活老师直播间里成功牵手的情侣,已经有人到了见家长这一步。今年2月,文艺收到了结婚邀请,她感动得差点哭了,她还记得这对网友,当时是女方在直播间介绍自己的经历——30多岁,一直努力工作,努力生活,靠自己买了房子,要追求真心想要的生活。有一位男嘉宾,进入直播直接就跟她表白,俩人很快奔现,又一起旅行,最后步入了婚姻殿堂。

作为互联网红娘,活老师和文艺都建议向往爱情的人们勇敢一些。“很多人是想恋爱的,也许因为我们中国的传统教育对恋爱这东西讳莫如深,从没有人教我们怎么去谈,经常要到大学都毕业了,父母才催赶紧谈个恋爱。所以很多人非常内敛、被动。又向往,又害怕。”活老师感慨,有时候不得不迫使“大家去聊一下”。

最近,“活不腻来相亲”直播间出现一位身患重病但拒绝病耻感仍然勇敢追寻爱情的女孩子,让活老师非常受触动。她把那个女孩的直播片段做成切片,并在下面留言说:会有很多人觉得直播间过于抽象,不像正经相亲。但其实之所以不会很严肃地相亲,是想让大家能在直播间展示自己最轻松的状态,更希望大家去“享受过程,而不要焦虑结果”。以及除了相亲,也希望大家可以在直播间交到好朋友,去感受互联网的善意和包容。这也是直播间能坚持为爱发电一年多的原因,人生本就不只局限于爱情。《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有写道:“成为自己的山,再去找心里的海。希望大家都能在直播间玩得开心。”

(文中吴潇、叶琳琳、田以宸为化名)

参考资料:《效率与爱情青年直播相亲背后的婚恋困境》刘胜枝

本组报道配图均由AI生成。插图/adan

发于2025.5.17总第1187期《中国新闻周刊》杂志

杂志标题:九宫格“群面” :现在流行“不严肃”相亲

记者:李静

编辑:杨时旸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新华娱乐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ygynd.com/ygynd/25279.html

(0)
新华娱乐网的头像新华娱乐网
上一篇 2025年5月18日 下午1:08
下一篇 2025年5月18日 下午1:08

相关推荐

  • 张国荣逝世22周年,生前挚爱唐鹤德发文悼念:谁能代替你地位

    又是一年愚人节。2003年4月1日,张国荣一跃而下,结束了自己传奇的一生,留给世间无尽遗憾,如今已经过去了22年,生前挚爱唐鹤德也发文了悼念。 跟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唐鹤德提前发文悼念了。他配上了两张张国荣照片,一张是生活照,一张是《霸王别姬》剧照,唐鹤德配文:“谁能代替你地位。” 唐鹤德还发了混剪的张国荣视频,配上歌曲《Monica》纪念哥哥。 不过这一片深…

    2025年4月1日
    5000
  • 甜馨签乐华出道惹争议,唱歌被批天赋差,维护爸妈被质疑做人设

    继养成系偶像后,娱乐圈又迎来了一批“养成系星二代”。随着《爸爸去哪儿》、《爸爸回来了》等节目中的萌娃长大,他们也都陆续踏入娱乐圈,继郭涛儿子石头报考北影后,贾乃亮与李小璐的女儿甜馨也发布单曲出道了,引发热议。 十年前,甜馨因为搞笑的个性在萌娃综艺中脱颖而出,之后又因为父母离婚争议在互联网拥有超高话题度。此次发布单曲出道拥有专业的宣发,一看就不是玩票性质,先是…

    2025年4月4日
    5100
  • 宋祖儿复出后首次露面,面部发肿妆太浓,状态和两年前相比差太多

    从《无忧渡》空降播出那天,大众就在等待着宋祖儿的回归。如今,《无忧渡》已经播出近10天,宋祖儿终于正式复出,和男主演任嘉伦一起参与了剧宣活动。这是宋祖儿复出后首次公开露面,她的状态很快引起讨论,大家发现沉寂一年多之后,宋祖儿身上有了不小的变化。 从网上曝光的照片中可以看到,首次公开露面的宋祖儿选择了低调不容易出错的造型。她身穿淡米色衬衫搭配拖地牛仔裤,风格干…

    2025年4月22日
    3900
  • 赵丽颖新片迟迟不开预售,被曝还没拿到许可证,同期已有电影撤档

    2025年电影市场又要迎来一个假期档了,正是传说中的清明档,三天假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也是给了许多新片希望,看看有没有机会冲击一下《哪吒2》的票房日冠军。 于是,2025年清明档意外成为了近年最拥挤的假期档。 新片、旧片外加重映,小小一个清明档愣是挤了16部电影,一众小成本新片纷纷想要成为清明档黑马,不过业内似乎对整个档期票房并不看好,媒体超前预测票房都不…

    2025年3月29日
    5900
  • 黄圣依的真人秀奇幻漂流

    黄圣依又双叒通过真人秀出圈了。 随便用微博智搜搜一下黄老师近期的舆论,我发现她在节目里,再次吃到了正向的舆论红利。 上下滑动观看 SVG布局的工具条上可以设置动画各种参数同时可以设置宽高比,达到SVG层和布局内容的完美对 智搜还一秒tag到了我的好友抢包山老师: “黄圣依仿佛精神卫生方面的大体老师,这几年几乎把所有人际关系都曝光在真人秀里。” 这一点我比较认…

    2025年5月11日
    28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