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古装剧《淮水竹亭》的观众还在为东方淮竹与王权弘业的爱情故事感动时,戏外一场由沈月和张云龙主导的“东方家日常斗嘴”正在社交平台上掀起热潮。这对戏里戏外都以“毒舌小姨子与傲娇姐夫”互怼的搭档,通过精心设计又自然流畅的互动,为影视剧宣传带来了新思路。
5月3日,沈月在微博晒出与张云龙的聚餐合照,并配文“戴上面具顺眼很多”,直接调侃剧中王权弘业的面具造型。张云龙迅速以角色身份回击:“你的眼光可不如你姐”,暗指东方秦兰对姐姐东方淮竹的偏爱。这场对话迅速点燃网友热情,两人随后围绕“面具审美”“辈分称呼”展开多轮隔空交锋,被网友戏称为“东方家日常斗嘴实录”。
这种互动并非偶然。《淮水竹亭》改编自《狐妖小红娘竹业篇》,剧中沈月饰演的东方秦兰与张云龙饰演的王权弘业本就是一对欢喜冤家。制作团队敏锐捕捉到这一人物关系的喜剧潜力,将剧中设定延续至现实,通过演员的即兴发挥强化观众对角色的记忆点。例如,沈月以东方秦兰的骄纵口吻挑衅,张云龙则以王权弘业的傲娇属性反击,形成“剧内剧外联动”的沉浸式体验。刘诗诗在互动中扮演“调解者”,戏外补全了剧中的人物关系链。这种主创间的默契配合,不仅增强了真实感,也让观众更容易代入剧情。
这场互动的效果立竿见影。话题#张云龙沈月又吵起来了#登上热搜,阅读量迅速突破3亿。网友纷纷调侃:“东方家的日常比正剧还精彩”“建议剧组开个番外,专门拍他俩斗嘴”。粉丝的积极反馈印证了这种宣传策略的成功——它既满足了观众对趣味内容的需求,又巧妙引导大众关注剧中人物关系及剧情发展。业内分析人士指出,传统影视宣发常依赖硬广投放或主演“撒糖”,而《淮水竹亭》另辟蹊径,以角色互动为核心,通过语言风格和幽默感制造话题。沈月和张云龙的“斗嘴”看似随意,实则精准复刻了剧中人设,既避免过度营销的尴尬,又强化了剧集特色。有媒体评价:“这种‘剧宣即内容’的模式,为行业提供了新范式。”
从观众反馈来看,这种互动之所以成功,关键在于情感共鸣与社交货币。一方面,沈月与张云龙的互怼延续了剧中“骄纵妹妹与傲娇姐夫”的设定,让观众在戏外延续追剧的快乐。有粉丝留言:“看他俩吵架像看脱口秀,根本停不下来。”另一方面,这种轻松幽默的内容极易转化为社交平台的传播素材。网友自发制作表情包、剪辑互动片段,进一步放大了话题效应。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营销方式对演员的观众缘和默契度要求极高。沈月此前凭借《致我们单纯的小美好》积累的“邻家妹妹”形象,与东方秦兰的毒舌属性形成反差萌;张云龙则通过《民国奇探》等作品奠定了“痞帅怼王”人设,两人戏外的化学反应自然流畅,避免了“刻意营业”的质疑。
作为爱奇艺2025年古装赛道的重磅作品,《淮水竹亭》自4月28日开播以来,热度持续攀升。其成功不仅依赖IP基础(《狐妖小红娘》系列拥有庞大粉丝群),更在于创新性的整体运营。从剧情上,东方秦兰作为“爱情保安”的角色设定,既推动主线发展,又贡献了轻喜剧元素;从宣发上,演员互动与剧集调性高度一致,形成协同效应。对于行业而言,这场案例的启示在于:影视营销正在从“单向输出”转向“双向共创”。观众不再满足于被动接受信息,而是渴望参与甚至影响内容传播。未来,如何通过更自然、更有趣的方式让观众成为话题的参与者,或许是剧宣团队需要持续探索的方向。
张云龙与沈月的“东方家日常”或许终会随着剧集收官而落幕,但它留下的不仅是一串热搜数据,更是一次关于影视营销的生动实践。在注意力经济时代,能让人会心一笑的内容,往往比铺天盖地的广告更具穿透力。而《淮水竹亭》的聪明之处,恰恰在于它懂得:最好的宣传,是让观众忘记这是宣传。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新华娱乐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ygynd.com/ygynd/22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