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重看,都被它强烈的情感震撼到崩溃

作者:罗杰·伊伯特

翻译:Marc

校对:李秀丽

二战后期,美军轰炸机在日本各城市投放了大量凝固汽油弹,使城市变为一片火海。这些比易拉罐还长一点的炸弹,在落地前尾部都拖着长长的布条,看上去似乎很壮观。

炸弹落地经过短暂的沉寂之后才会引爆,接着火焰便喷涌而出并迅速蔓延,以木质和纸质结构为主的日式民居根本无法抵抗这种袭击。

《萤火虫之墓》(1988)是一部动画电影,它讲述了两个来自港口城市神户,因炸弹轰炸而无家可归的孩子的故事。

每一次重看,都被它强烈的情感震撼到崩溃

哥哥清太是个少年,妹妹节子大约五岁。他们的父亲正在日本海军服役,母亲则不幸在轰炸中遇难;(镜头中)急救中心,清太跪在母亲的尸体旁边,她的身体已经被大面积烧毁。

每一次重看,都被它强烈的情感震撼到崩溃

他们的家、他们的邻居和学校都毁于大火中。姑妈曾一度收留他们,然而她的供给却极度苛刻。最终,清太找了一个可供两人居住的山洞。他竭尽全力地外出寻找食物并应付妹妹有关父母去向的追问。

每一次重看,都被它强烈的情感震撼到崩溃

影片最初的镜头就已经告诉我们,清太死于一个地铁站,所以我们很容易想到节子的命运;伴随着清太的旁白,故事开始倒叙。

观看《萤火虫之墓》是一次极其强烈的情感体验,它迫使人们重新审视动画这种电影形式。在开创初期,绝大多数的动画电影都是为儿童和家庭服务的「卡通片」。

后来的长片如《狮子王》、《幽灵公主》和《钢铁巨人》已然触及了更为严肃的主题,而《玩具总动员》系列以及经典作品《小鹿斑比》更是有能令观众感动落泪的片段。

但这些电影的主题都严格控制在一个保守安全的范围内:尽管催泪,却不可悲。

每一次重看,都被它强烈的情感震撼到崩溃

《萤火虫之墓》是一部震撼的剧情片,只是恰好运用了动画的形式而已恰巧动画化的戏剧片。我也很能理解批评家厄内斯特·里斯特的观点,他把这部电影和《辛德勒的名单》作比较,并说:「这是我所见过最深刻反映人性的动画电影。」

每一次重看,都被它强烈的情感震撼到崩溃

它讲述了一个关于生存的简单的故事:男孩和他的妹妹必须找到住所和食物。在战争时期,他们的亲戚并不善良慷慨,姑姑卖掉他们母亲的和服换取大米后,却将大部分粮食据为己有。

最终,清太意识到是时候离开了。他有一些积蓄可以购买食物——但很快市场上也买不到食物了。妹妹变得越来越虚弱。影片并没有用戏剧化的方式来讲述这个故事,而是沿用新现实主义的简单平实的叙事手法。

每一次重看,都被它强烈的情感震撼到崩溃

每一次重看,都被它强烈的情感震撼到崩溃

影片同时还留有很多静默的场景。本片最为可贵的一点是它足够的耐心:镜头被定格以留给我们更多时间去思考;人物独处的时刻被呈现出来——影片氛围和自然环境都是在这种充足的时间和耐心下才得以建立起来的。

日本诗人会在标点断句之间使用「枕词」(译者注:枕词一般由5个音节——偶尔也有3或4音节——构成,冠于特定的词语前,以酝酿氛围或调整语调的方式,导出后续词语),而大导演小津安二郎则会采用「枕景」比如某种自然景物的细节,来区分两个场景。

《萤火虫之墓》也运用了这种镜头。这种视觉语言给影片赋予了诗意。片中也有快动作的镜头,比如炸弹雨点般落下时,惊恐的人群涌向街道——但本片并以此作为噱头,它思考的是战争带来的结果。

每一次重看,都被它强烈的情感震撼到崩溃

本片导演是高畑勋,他是著名的动画工作室吉卜力的创始人之一,吉卜力制作了多部日本最优秀的动画电影。宫崎骏是他的同事(执导过《幽灵公主》、《魔女宅急便》、《我的邻居山田君》)。

他的影片主题也不都是这样严肃,《萤火虫之墓》算是自成一类。它改编自野坂昭如的半自传体小说,作者少年时经历过那场燃烧轰炸,并亲眼目睹了妹妹死于饥饿,为此他的余生都在愧疚和自责中度过。

每一次重看,都被它强烈的情感震撼到崩溃

小说在日本广为人知,也很有望被拍摄成真人电影。它并不是动画片常见的题材,但对于《萤火虫之墓》,我认为以动画的形式来呈现是正确的。真人电影需要注重特效、暴力和动作场面的呈现,而动画则让高畑勋可以专注于故事本身。

而且,动画人物身上视觉写实性的缺失更能调动我们的想象,避开真人饰演带来的现实感,我们可以更加轻易地将角色和个人经历相融合。

每一次重看,都被它强烈的情感震撼到崩溃

几十年以来,好莱坞动画电影一直致力于实现「现实主义动画」这一理想目标,尽管现实和动画本就是相互矛盾的。动画角色并不像真人角色,他们更风格化,具有更加明显的符号象征性,而且(迪士尼通过艰辛尝试后发现)他们通常用夸张的动作和肢体语言来表达情绪。

《萤火虫之墓》并没有试图达到《狮子王》或《幽灵公主》的写实层面,但颇为矛盾的是,它是我见过的在情感表达上最为真实的动画电影。

每一次重看,都被它强烈的情感震撼到崩溃

电影场景和背景的画风多少受到十八世纪日本画家歌川广重和其当代追随者埃尔热(《丁丁历险记》的作者)的影响。这赋予了影片一种美——并非卡通式的美,而是那能引起人情感共鸣的风景描绘,并以动画的形式生动呈现出来。

片中人物和许多典型的当代日本动画角色一样,有着过大的眼睛,幼小的身躯和极强的肢体可塑性(比如不说话时嘴巴很小,一旦哭闹起来就显得很大——我们甚至能看到节子的扁桃体)。本片证明——如果这点需要证明的话——动画制造情绪效果的方法不是再造现实,而是升华和简化它,所以许多场景只是为了表达想法,而非重现体验。

每一次重看,都被它强烈的情感震撼到崩溃

本片有多个令人为之震撼的独立片段。有天晚上,兄妹二人抓萤火虫来为他们的山洞照明。第二天,清太发现年幼的妹妹正在小心翼翼地在埋葬这些萤火虫——同时她也猜到,母亲和萤火虫一样已经死亡了。

每一次重看,都被它强烈的情感震撼到崩溃

另一个场景中,妹妹正为哥哥准备「晚餐」,她用泥巴做了「饭团」和其他假想的美食。之后一个场景中,孩子们发现沙滩上有具尸体,而远处的天空逐渐出现越来越多的轰炸机。从这我们能看到导演对时间点的精确把控和对无声镜头的熟练应用。

每一次重看,都被它强烈的情感震撼到崩溃

里斯特还特意例举了另一镜头:「当清太用澡巾包住空气,浸在水中,朝妹妹的笑脸释放的一幕出现时,我立刻明白,我在观看一部非比寻常的电影。」

每一次重看,都被它强烈的情感震撼到崩溃

《萤火虫之墓》包含着对日本传统文化的隐喻,评论家丹尼斯-福岛对此进行了解释。他在结伴式自杀的剧本传统中找到了这一故事的渊源。只不过清太和节子并非主动选择自杀,而是被生活逐渐消磨了生存的意愿。同时,他提到了山洞避难所与坟墓之间的隐喻对应。

每一次重看,都被它强烈的情感震撼到崩溃

丹尼斯援引了一段小说作者野坂昭如的采访记录:「作为唯一的幸存者,他一直对妹妹的死抱有负罪感。在寻找食物的时候,他总是先喂饱自己,然后才想到妹妹。而正是饥饿夺走了妹妹的生命。而这个悲伤的事实多年来一直让野坂昭如难以释怀。因此他把这段经历写下来,希望能让自己的精神得到解脱。

由于《萤火虫之墓》是一部来自日本的动画电影,所以知道的人并不多。当动漫迷们对影片大加赞赏时,人们并不以为意。现在影片已经发行了含有英文字幕和配音的DVD,这或许能够让它获得更多关注。

每一次重看,都被它强烈的情感震撼到崩溃

的确,它是一部卡通片,而且里面的小孩都画着茶盏般的大眼睛,但是,它绝对不逊色于那些最伟大的战争电影。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新华娱乐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ygynd.com/ygynd/19480.html

(0)
新华娱乐网的头像新华娱乐网
上一篇 2025年5月4日 下午1:12
下一篇 2025年5月4日 下午1:17

相关推荐

  • 当年他是喜剧三巨头之一

    路西法尔 记得《老炮儿》里面,有许多沉寂了多年的京籍演员来「撑场」,其中包括梁天。在里面,梁天跑了一个叫「刷子」的龙套。 这个只有两句台词的「刷子」其实大有来头,他是梁天在谢飞导演的电影《本命年》中饰演的一个角色,梁天凭这个角色曾获金鸡奖最佳男配的提名。 那段「活着没劲,死了没劲,上班没劲,不上班也没劲,打我一顿也没劲,不打我吧也没劲」的「名言」火遍大江南北…

    2025年8月11日
    3100
  • 被夸大了的失败经验,无非是变相的成功学

    研究了那么多失败的案例,仍然做不好一家企业

    2017年4月17日
    21803
  • 完美的谋杀案,完美的电影

    作者:Terrence Rafferty 译者:覃天 校对:易二三 来源:标准收藏(2011年3月16日) 在电影和生活中,最主要的谋杀动机之一产生于消除幸福的障碍——一劳永逸地让某人消失。当然,在生活中,消除另一个人的存在来解放自己的目标经常会因为杀手手段的仓促和笨拙而受挫,杀手想要杀死他人强烈的紧迫性压倒了他对躲避侦查所需谨慎的更好判断。他的罪恶感变得显…

    2025年5月28日
    9300
  • 舒淇、赵涛、梁朝伟、蔡明亮……都来了

    Nose 今年的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公布了片单,很有意思。 第82届电影节的主题可以说是暗流涌动,比如地缘政治惊悚片在毕格罗和阿萨亚斯的带领下要复兴了,舒淇、巨石强森这些演员,都利用威尼斯电影节谋求生涯突破,以及再次聚集了不少的华语电影、华人元素。 威尼斯的老熟人蔡尚君的新片《日挂终天》进了主竞赛,他之前曾凭借《人山人海》获得过2011年最佳导演银狮奖,新…

    2025年7月24日
    8800
  • 他是好导演,不仅因为他是伊朗人

    作者:乔纳森·罗森鲍姆 译者:易二三 校对:鸢尾花 来源:New Lines (2023年6月28日) 贾法 · 帕纳西是伊朗 仍在世的 最重要的电影 导演 ,在我看来(至少在我所熟悉的电影 导演 中),西方 观众 对他的 尊敬 似乎更多是因为他受到的迫害,而不是他的 作品 ,这既令人遗憾,又自相矛盾。 他的 首部 长片《白气球》( 1995) 是 第一部在…

    2025年7月3日
    67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