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唯一自救方式,是鲍比当总统?

译者按:

许多电影在制作的时候就决定启用复古怀旧的力量,或利用当时的流行元素,或联系独特的历史事件,以此来靠近观众,并引起他们的共鸣。而当这些影片处理的又是政治事件的时候,气氛则会变得更为微妙,有意无意地牵动着人们带有偏见至少是异议的敏感神经,比如「刺杀事件」。

罗伯特·奥特曼执导的《纳什维尔》,一直都堪称美国七十年代的经典之作,而这次美国电影评论家乔纳森·罗森鲍姆却站在其对面,力挺另一部用了类似却不相同的技巧的《鲍比》,甚至不惜与法国影评人论战。那么,这一部更少人知晓熟悉的影片是如何取得乔纳森·罗森鲍姆的芳心的呢?它又是如何处理复古怀旧题材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作者:Jonathan Rosenbaum

译者:Issac

校对:朱溥仪

来源:Chicago Reader

《鲍比》的前提是「鲍比·肯尼迪参与总统竞选是美国唯一的自救方式」,而对于这样一部基于如此前提的电影,我自然是持怀疑态度的。

美国唯一自救方式,是鲍比当总统?

《鲍比》

首先,肯尼迪在民主党的初选中与尤金·麦卡锡是竞争对手,而后者对越战态度更坦率,也更加致力于将美军撤出越南。影片用人们对六十年代的怀念之情引出肯尼迪遭刺事件,并借此鉴古思今,对于这种尝试,我也有所设防。

但艾米利奥·艾斯特维兹的《鲍比》将背景设定在了1968年6月5日的洛杉矶「大使酒店」,也就是肯尼迪遇刺的时间、地点,这让我感同身受、浮想连篇,情不自禁地受到了触动,甚至十分感激影片中假惺惺的情怀——这种情怀事实上还挺现代的。

美国唯一自救方式,是鲍比当总统?

唯一让我不安的地方在于艾斯特维兹最小化或者说忽略了肯尼迪生活中不符合理想主义形象的那一部分,比如他早年为约瑟夫·麦卡锡首席顾问罗伊·科恩工作的经历。

艾斯特维兹不加掩饰地赞誉了旧时的道德与人文信念。他也在向那种早已过时了的「虚情假意的」影片制作致敬,这早在他对于《大饭店》的评价中就曾有过暗示。他的致敬基于修改润色和专业水准。

影片的角色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人数最多的一类是酒店的雇员:餐馆工(弗莱迪·罗德里格兹和贾克波·瓦格斯);大厨(劳伦斯·菲什伯恩);餐品主管(克里斯蒂安·史莱特);经理(威廉姆·H·梅西);美容师(莎朗·斯通);接线员(海瑟·格拉汉姆和乔伊·布赖恩特)还有已经退休了,但仍喜欢在大堂和老友(哈里·贝拉方特)下棋的前门卫(安东尼·霍普金斯)。

另外一类是酒店顾客:一个高中生(琳赛·洛翰)和朋友(伊莱贾·伍德)结了婚,以保证后者不被征兵入伍;一位在毗邻的椰子林会议中心表演的、嗜酒如命的歌手(黛米·摩尔)和他的受气包丈夫(艾斯特维兹);一个富有却抑郁的人(马丁·辛)还有他没有安全感的妻子(海伦·亨特);还有一位嬉皮士毒贩(阿什顿·库彻),他给了民主党志愿者(布莱恩·格拉格提和希亚·拉博夫)致幻剂,引出了一个有趣(又多少有点跑题)的次要情节。

美国唯一自救方式,是鲍比当总统?

最后一类是和民主党有关的人们,包括一个易怒的黑人激进分子(尼克·卡农)和一位想要采访肯尼迪的捷克记者(斯薇特拉娜·梅特奇娜)。

电影包含了各个类型的角色人物,这需要艾斯特维兹尽力同时处理多个民族、种族和阶级的议题,而他都做得轻车熟路。他也展示了自己的天赋,即让众星云集的阵容耀眼、优雅的同时,不至于主宰整部电影,但每个人都有发光发热的机会。(有一个镜头是斯通怀疑地打量着镜中的自己,单单是这里就足以让我们承认导演的这种天赋。)

美国唯一自救方式,是鲍比当总统?

《鲍比》在威尼斯电影节上首映,在这之后,一位法国影评人将其形容为「对奥特曼(的作品)的补充」,而我却为这部电影的勇气和智慧辩护。我认为这部电影「在奥特曼之上」,特别是和《纳什维尔》相比。

《纳什维尔》也是一部类似的电影,片中有二十位奇怪的人物角色,最终以灾难性、似乎缺乏动机的刺杀结尾。尽管《纳什维尔》被认为是充满激情的经典之作,但对于乡村音乐和纳什维尔这座城市(即它的拍摄地点),它不但一无所知,甚至还并不是那么在意,这也使得很多人在这两方面批评这部电影。

美国唯一自救方式,是鲍比当总统?

《纳什维尔》

这部电影甚至还嘲笑了泪流满面地追忆约翰和鲍比·肯尼迪的老妇人,此外,它还无耻地鼓励观众和它一同蔑视乡下人。《纳什维尔》全片充斥着犬儒主义,认为这证明了它紧跟潮流时尚,最终,犬儒主义还是给肤浅浮夸的花言巧语让了道,这表现在电影里重复的激情澎湃的镜头——美国国旗占据着屏幕,而虚无主义的伪国歌「我不会为此忧心」走向高潮,同时也让观众自然而然地陷入无知的状态。

相比较而言,因为一些剧情转折而使人想起奥特曼的《鲍比》,势必注定会有些平淡且稍欠准备,特别是在它传递实际上恰恰相反的信息的时候。但比起一开始设立出色的目标,它的真心诚意为电影增色太多太多。

美国唯一自救方式,是鲍比当总统?

《鲍比》

这部电影的片尾曲和奥特曼一样,也以画外音的方式配上了肯尼迪针对毫无意义的暴力及刺杀所做的演讲,其中包括马丁·路德金遇刺事件。继肯尼迪遇刺之后,这篇演讲得以长篇播放出来——如同奥特曼一样,这令人焦虑的安排,每一丝每一毫都体现出精湛技艺,并令人情绪兴奋。

然而,奥特曼使用美国国旗这一做法,是一种美学上的霸道行为,他试图以此组织我们对其虚无主义的结论思考太深。艾斯特维兹也使用了美国国旗——但仅仅是简单利用,将其作为俯瞰酒店的优雅镜头中的细节而已。

这个镜头的作用只是用以结尾罢了,让我们可以思考更重要的内容。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新华娱乐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ygynd.com/ygynd/10088.html

(0)
新华娱乐网的头像新华娱乐网
上一篇 2025年4月11日 下午1:07
下一篇 2025年4月11日 下午1:11

相关推荐

  • 每一季都9分,这套美剧浓缩了今天的时代

    安托万 「君主体制和共和体制是人建立的,乡镇却近乎是上帝直接缔造的。」 早在19世纪30年代,在论述起美国的小镇时,托克维尔就如此略带惊奇地评价道。托克维尔认为:「自由人民的力量却是从乡镇而来。对自由来说,乡镇团体的作用,就像是小学对教学的作用。人民从乡镇团体中得到自由,学会享受自由,并让自由效力于自己。」 直到现在,小镇仍然是许多美国影视作品中的一个标志性…

    2025年3月25日
    4000
  • 超级黑马,全网注目的神剧!

    吴泽源 在网飞的海量平庸内容海洋里突然冒出了一部佳作——《混沌少年时》。这部四集限定剧在没进行太多预热的情况下一举冲上了网飞播放量榜首,同时也成为全网热议的话题之作,热度甚至盖过了质素平平的第三季《白莲花度假村》。 《混沌少年时》 此事看上去意外,但当你看到剧集的主创名单后又会觉得很合理。《混沌少年时》的两位编剧和主理人中有一位是斯蒂芬·格拉汉姆,资深英国演…

    2025年4月1日
    9400
  • 欧洲三大电影节大满贯,他做到了

    作者:Jan Dawson 译者:易二三 校对:Issac 来源:《电影评论》 译者按:罗伯特·奥特曼是好莱坞的「异类」,在好莱坞的工业体制下生存,创作却更贴近欧洲艺术电影。奥特曼曾凭借《陆军野战医院》、《西塞英雄谱》、《银色·性·男女》相继斩获戛纳、柏林(那时还是西柏林)、威尼斯的最高奖,成为为数不多的欧洲三大电影节大满贯获得者。 1973年10月,《电影…

    2025年4月15日
    2000
  • 从资讯到企业资产,“企业头条”要打造To B的今日头条

    公司于2016年5月完成千万元Pre-A轮融资,投资方为银杏谷资本和用友幸福投资。

    2017年4月17日
    4601
  • 李沧东最新访谈:剧本已经写好了

    作者:Jawni Han 译者:覃天 校对:易二三 来源:A Rabbit’s Foot (2025年3月13日) 对于李沧东深情动人电影作品的英语观众来说,他在转向电影创作之前曾是一位极具成就的小说家早已不是秘密。然而,他的短篇小说对英语世界的读者来说却依然是一个谜,因为除了去年由海因茨·因苏·芬克尔翻译并刊登在《纽约客》上的《麻风病人》之外,他的文学作品…

    2025年3月27日
    42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